《资治通鉴》那些奇人异事25
读史明智,鉴往知来。我是@七品草民。
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讲了何曾的小故事。何曾是谁?估计很多人都会如此发问。何劭,何绥则更是名不见经传,毕竟“及永嘉(晋司马炽年号)之末,何氏无遗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家风多么重要,奢侈败家,勤俭持家。
“奢侈足以败家”,这是《围炉夜话》中有一句经典。因为奢侈而败家,似乎在情理之中,而奢侈败家灭种,却是少有,何曾一家就是这“少有”,具有教育警醒作用。
先说何绥,何曾的孙子。
晋孝怀皇帝司马炽时期,太傅司马越专权跋扈。尚书何绥参与皇帝的“机密”,司马越诬陷何绥等人阴谋作乱,把何绥等十余人从皇帝身边抓走,并交给了廷尉,砍了头。
司马炽在现场唯有痛哭流涕。还有一个哭丧的——何嵩,何绥之兄,也是何曾孙子。“我祖其殆圣乎!”这句话是何嵩哭着说的,意思是何曾几乎圣明了。司马光对此狠狠地批判了。
再说何劭,何曾的儿子。
何劭应该很油滑,官场的不倒翁。晋武帝司马炎病危,能够侍奉在身边。武帝死后,西晋历经杨骏、贾后、八王之乱,何劭竟然没有砍头,也没有被打压,反而从中书令、左光禄大夫步步走到了司徒。
西晋王室权力之争刀光剑影,何劭从容游走,毫发无损。我估计这份从容就是不多事,不惹事,不管闲事。《资治通鉴》对他的记录,除了升职再无其他。既未带兵出征,也无建言献策,更没有治国理政业绩,可以说一无是处,名不见经传。
再说何曾,奢侈“创始人”。
何曾进棺材的时候,晋武帝司马炎还健在。那时正高调反腐败,头一个月司马炎还当众焚烧了一件“雉头裘”,大概是昂贵的“兽衣”。博士秦秀针对何曾死说:“曾骄奢过度,名被九域。宰相大臣,人之表仪,若生极其情,死又无贬,王公贵人复何畏哉!”
秦秀言辞激烈,针对性很强。那意思很明确表示,何丞相骄奢都出名了,活的时候享受了,死了再不贬斥,怎么能倡导节俭,反对奢靡腐败呢?建议“宜谥缪丑公”,极其具有贬低意味的谥号(死后盖棺论定的评价)。
司马炎皇帝是个老好人,板子一拍定了个“孝”谥号。不错,避开了奢侈的话题。司马炎明面上反对奢侈腐败,然而他却赞助当时贵戚互相斗富,石崇、王恺、羊琇也算是青史留名。这奢侈腐败也是西晋败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回到何曾话题上来,实际上此前司隶校尉刘毅就已经多次举报,何曾“侈汰无度”。皇帝以为何曾是重要大臣,没有过问,也没有批评。如此,晋武帝反对奢靡腐败只是形式而已。
“欲时人崇俭,当诘其奢。奢不见诘,转相高尚,无有穷极矣。”崇尚节俭,就要反对奢侈。奢侈不能批评纠正,反而互相攀比,那就没有休止了。这就是司马光想要表达的,西晋的败落与奢侈有很大关系。
而奢侈却是何曾家没落,乃至亡种的根本所在。“成由节俭败由奢”,何家奢侈已经走到了尽头。河内王尼看到何绥给别人的书信,“词礼简傲”(书信缺乏礼貌,语气傲慢),就断定何绥败亡的日子快了。
因为,奢侈在何家形成了风气,如此一代代穷奢极侈。“(何)曾日食万钱,尤云无下箸处。子(何)劭,日食二万。(何)绥及弟(何)机、(何)羡,汰侈尤甚”。何家一辈更比一辈奢侈腐败。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司马温公明确说过,君子贪慕富贵,不走正路,就会加速灾祸的到来;小人贪心就会四处钻营,恣意挥霍,最终导致家败人亡。所以,在司马炽最后几年,何氏子孙死绝种了。
“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奢侈当作家风,代代传承不能久远。所以,司马光批评何嵩,“身为僭侈,使子孙承流,卒以骄奢亡族,其明安在哉!”意思是:何曾奢侈无度,子孙承袭,最后亡族灭种,那里是什么圣明。
奢侈,必然引发无休止的欲望,就会不择手段地去攫取,而最后身败名裂,家破人亡。这种教训,人人都应记取。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再引用唐代李商隐的一首诗作为结束。
《咏史》
李商隐(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2020年4月14日 星期二 晴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