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时候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会告诉孩子。
你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才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你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考上一个好的大学。
我们总是叫孩子去努力学习,而从来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去努力。
所以不管我们如何说,如何教育孩子,孩子是怎样的依然怎样。
今天在《认知觉醒》这本书里告诉了我们学习不是一味的努力,而是要懂得一些方法。
所做之事都是与自己的能力所匹配。
好的成长与学习方法始终是在舒适区边缘。
成长的范围分为了困难区,舒适区 舒适区边缘。
10000小时定律告诉我们,不管学习某一项技能只要在此项上面花一万小时,就会在这方面成为专家。
也有人反驳说,我们每天都在吃饭,刷牙,睡觉,怎么就没有在这方面成为专家呢?
其实这其实是我们每天的吃饭,睡觉,刷牙都只是重复同样的动作,一直呆在舒适区里,没有更多的困难区,所以无法成为专家,没有舒适区边缘向外发展的方向。
这应该与小学生学数学一样,每天都在写1+1=2,从来不去向外发展,在这个学会了后,再去学习2+2=4.3+3=6,这样慢慢的向外扩展,一直向外扩展,知识面越来越多,懂得也就越来越多。
上次为了减肥,规定自己每天跳绳2000个,结果是坚持了3天,最后以失败告终,这样的数字每天跳下来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虽然能够达到燃脂的目的,但真的是太累了。
每天一想到这件事,都觉得害怕了,这其实也是人类的本性急于求成造成的,每天跳绳2000个对于我来说这属于困难区,所以无法坚持下去。
后来我利用微习惯的力量,每天只给自己规定100个,在这期间,有时候会跳500个,有时候会跳1000个,只要自己感觉身体能够承受就多跳几次,某天身体觉得不舒服就少跳几次,这样下来每天也能够做到坚持。
这其实是在自己身体觉得舒适的区域向外伸展,慢慢的养成一个习惯后,自然而然每天跳2000个身体都感觉不到辛苦。
减肥,学习技能这些事可能都需要努力我们才能完成,这个我们只需要在舒适区边缘发展就好。
如果面对突然困难与享受的事,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
就上次看到某本书里提出,如果你已经拥有了足够多的时间与金钱你将做什么?
这可能是我们人人都想要的状态,但是当我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脑子里一下迷茫了,瞬间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一个朋友的时候,朋友说,我就不用工作了,带着家人到处去吃好吃的,全世界去旅游。我又问,旅游完了,然后呢?多问几个然后,朋友也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这样的事其实也有发生,因为中了彩票,一夜之间从穷人变成了富人,然后买好车,住豪宅,赌博,玩耍,几年以后就把钱财挥霍光,从新变成一名穷人。
距离我们太远的事物,我们通常其实是无法把握的,不管是令人痛苦的还是令人享受的,我们能够做的事,就是与自己能够匹配的事。
如果对于已经财富自由时间自由的人,其实他们就能够把握,他们知道自己热爱的事业是什么,不管是继续投资还是做爱心公益事业,都能够把这些钱财用在适合的地方。
他们都能够把握住这些与他们相匹配的钱财,因为这些对于他们并不遥远,就是他们的生活状态。
随时告诉自己速成是不可能的,相信只要每天在舒适区边缘向外伸展,与时间做朋友,困难区也会变成舒适区,肯定会在不经意间发生蜕变,过自己与之相匹配的生活。
读完此章节的行动清单:
每天阅读一章节书
每天写一篇文章
每天练习画一张画
每天跳绳至少100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