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快乐的,如果觉得痛苦一定是方法不对。
那么什么是学习的正确方法呢?
以跑步为例,小明意识到跑步很重要,看到朋友圈有大神每次跑步10公里感觉很厉害。于是给自己定下来跑5公里的目标,结果跑2公里就觉得累,跑5公里下来累得话都说不出来。哪怕他毅力强大,第二次还能跑,但坚持三四次可能就放弃了,而且这个失败还会降低小明的自我评价,让他觉得自己是适合躺平的废柴。
小明这么做也很努力,为什么无疾而终,为什么过程这么痛苦呢?
其实小明犯了2个错误
1.我们要对标的不是他人,而是昨天的自己
我们要跑步的目标是让自己养成运动习惯,进而让自己身体健康,而不是跟人攀比。朋友圈的大神可能有了十几年运动习惯,他们每天跑10公里的运动强度可能跟刚起步的小白跑2公里差不多。
当我们的对标对象错了,失败就在开始的时候就注定了。
那么小明应该给自己定什么目标合适呢?这个因人而异,以小明为例,第一天跑步先不预设任何目标,就专注地享受跑步的过程,跑到稍微有点累的时候就停下来,记录跑步的量。
这个量就是未来自己跑步的参考量。先维持这个量跑2周,跑到这个量就停下来结束跑步。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可以打卡到朋友圈记录一下。
总之比单次跑步量更重要的是跑步的持续性和习惯的养成。直到自己养成了运动习惯,在适度小幅增加运动量。
原理:
1.理性脑很弱,本能脑和情绪脑太强
3.6亿年前,爬行动物最初到达陆地,形成了本能脑。本能脑让我们形成遇到危险就跑,遇到食物就吃,遇到异性就追的的本能反应。
2亿年前,面对恶劣的环境,哺乳动物进化出了情绪脑。因为兴奋情绪可以增进我们对食物和异性的追求,恐惧情绪可以增进我们面对危险的逃亡,愤怒可以增进我们与敌人的战斗等。
直到距今250万年左右,人类的出现才开始进化出大脑新皮层。它负责我们的认知,所以称为理智脑。这个理智脑大约在7-20万年前才形成。
这个理智脑让我们学会了语言,学会了讲故事,学会了制造和使用工具,以及复杂的分工协作等,从而让我们面对更加恶劣复杂的环境具备更强大的生存优势。
问题是理智脑形成时间太晚了,如果把本能脑当成100岁老人的话,情绪脑大约是55岁的中年人,而理智脑就是1岁的小宝宝。我们大脑860亿个神经元里,理智脑只占20%不到。
跑步让我们更健康是理智脑的英明决定,但如果跑太猛,身体太累就会刺激本能脑和情绪脑提出抗议,让身体听从本能偷懒节省能量。
所以每次跑一点点就是理智脑和本能脑,情绪脑达成的一种妥协,当跑步给自己带来了成就感、愉悦感,就可以把情绪脑拉入理智脑的阵营。这样理智脑和情绪脑团结起开召开董事会,就能够赢得本能脑。
原理2.学习要保持在拉伸区
对于每个人而言,学习都存在舒适区,拉伸区和痛苦区,小明给跑步定了一个远超自己能力的目标,所以第一次就进入痛苦区,会对学习过程形成强烈的负反馈。要想让学习有效果,关键不是某一次的努力,而是长期持续努力,所以必须要建立正反馈回路,避免负反馈回路。
因此合理的目标设定应该是在拉伸区,也就是通过一定努力就能达成的目标才是可持续达成的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