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论】
日夜相代乎前(1),而莫知其所萌(2)。已乎(3),已乎!旦暮得此(4),其所由以生乎(5)!非彼无我(6),非我无所取(7)。是亦近矣(8),而不知其所为使(9)。若有真宰(10),而特不得其眹(zhěn)(11),可行已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12)。百骸(13)、九窍(14)、六藏(15),赅而存焉(16),吾谁与为亲(17)?汝皆说(yuè)之乎(18)?其有私焉(19)?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20)?如求得其情与不得(21),无益损乎其真。一受其成形(22),不亡以待尽(23)。
【注释】
(1)相代:相互对应地更换与替代。
(2)萌:萌发、产生。
(3)已:止,算了。
(4)旦暮:昼夜,这里表示时间很短。此:指上述对立、对应的各种情态形成发生的道理,犹如乐出于虚,菌出于气,一切都形成于“虚”、“无”。
(5)由:从,自。所由:产生的原由。
(6)“彼”就字面上讲指“我”的对立面,也可以理解为非我的大自然,甚至包括上述各种情态。
(7)取:资证,呈现。
(8)近:彼此接近;引申一步,像前两句话(“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那样的认识和处理,就接近于事物的本质,接近于认识事物的真理。
(9)所为使:为……所驱使。
(10)宰:主宰。“真宰”,犹如今日言“造世主”,但也可理解为真我,即我身的主宰。
(11) 特:但,只。眹:端倪、征兆。
(12)情:真,指事实上的存在。
(13)百:概数,言其多,非确指。骸:骨节。
(14)九窍:人体上九个可以向外张开的孔穴,指双眼、双耳、双鼻孔、口、生殖器、肛门。
(15)藏:内脏;这个意义后代写作“臓”,简化成“脏”。心、肺、肝、脾、肾俗称五脏,但也有把左右两肾分别称谓的,这就成了“六脏”。
(16)赅:齐备。
(17)谁与:与谁。
(18)说:喜悦,这个意义后代写作“悦”。
(19)私:偏私,偏爱。
(20)真君:对待“我”来说,“真君”即“真我”、“真心”,对待社会的各种情态说,“真君”就是“真宰”。
(21)情:究竟,真实情况。
(22)一:一旦。
(23)亡:亦作“忘”,忘记。一说“亡”为“代”字之讹。
【原文翻译】
这种种情态日夜在面前相互对应地更换与替代,却不知道是怎么萌生的。算了吧,算了吧!不知道早晨醒来第一个思想是怎么出来的,不知道生命思想的源头是怎样产生的。
没有我的对立面就没有我本身,没有我本身就没法呈现我的对立面。这样的认识也就接近于事物的本质。然而却不知道这一切受什么所驱使,仿佛有“真宰”,却又寻不到它的端倪。可以去实践并得到验证,然而却看不见它的形体,真实的存在而又没有反映它的具体形态。
众多的骨节,眼耳口鼻等九窍和心肺肝肾等六脏,全都齐备地存在于我的身体,我跟它们哪一部分最为亲近呢?你对它们都同样喜欢吗?还是对其中某一部分格外偏爱呢?这样,每一部分都只会成为臣妾似的仆属吗?难道臣妾似的仆属就不足以相互支配了吗?还是轮流做为君臣呢?难道又果真有什么“真君”存在其间?无论寻求到它的究竟与否,那都不会对它的真实存在有什么增益和损坏。人一旦形成这个形体,就等待慢慢地消亡。
【庄子思想】
前一节庄子讲,生命就是由空变成有,有又变成无。高兴到极点必生悲,绝处必逢生。情态心理达到极端时,会产生另外一个现象。我们的心理与生理同样会互相变化,日夜相代。
“非彼无我,非我就无所取”,庄子告诉我们心物两者之间的关系。彼就是物,就是我们的身体。非彼,没有我们的身体,“我”的作用也显不出来。人虽然有个形体活着,如果没有“我”这个灵魂在身体内,则这个身体只是躯壳而已。
宗教哲学立场的理解为:生命的存在是意识的流注,也就是我们的不断流动的思想意识。外表看起来,永远有个我存在,实际上,这个我是假的。我们的思想情绪,不过是意识流注而已,那个真的我,反而找不到。意识的流注,也必须要借助物理,否则不能表现出来。人的生命,乃至宇宙的生命,都是意识的流注,而形成了万象。
因此是我们的意识流主宰着我们的身体,上帝、神、菩萨并不是主宰。找找我们的身体里面是不是有一个真正作主的东西存在?我们每天生活中,好像有个思想,有个行动在动,这个东西就是真我,但是又找不到他的具体形态。
无论找不找得到,对那个真我没有利与害处。其实,找不找得到真的没有关系吗?庄子说,一旦我们形成这个形体后,人就是活着等死,等把这个灵魂的能量消耗殆尽,生命也就结束了。
庄子将人看得真是透彻,能领悟这些思想,人生必然是另一番景象。感谢大家与慧慧一起学庄子,一起发现真的“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