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故乡湖北农村,至今依然保持着赶集的传统。农村的集市一般都是以乡镇为单位,两日一个集市,相邻的两个乡镇约定俗成,分别以农历的单双日区别,方便四邻八村的乡亲们择日赶集,开集那天叫做热集,不开集那天叫做冷集。热集热火朝天,冷集冷火秋烟,差距可以用天壤之别来形容。
小时候也没什么机会出远门,跟着大人去赶集就成了少年的狂欢,快乐指数仅次于逢年过节。好在赶集的愿望每年总有那么几次可以实现,比去城里玩相对要容易许多,去城里玩通常是几年才有一次机会,更加是一种奢求。
赶集,成了我们小时候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面对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商品,孩子们单纯的眼睛写满了好奇,听大人们说,这些商品都是贩子们从汉口运过来的。远在几百里之外的汉口,在我们心目中就成了大城市的代名词,于是盼望着早日长大,去那里看一看花花世界。
小孩子跟着大人去赶集,除了看稀奇看古怪之外,还有一个更直截了当的目的,那就是吃。赶集时去吃早餐,在我们家乡有个专门的词语,叫做过早。如果对湖北饮食文化比较了解的朋友就会知道,湖北作为鱼米之乡,在吃这一方面称得上是五花八门,光是早点,就能做到一百多个种类不重样。乡镇的集市就算条件有限,也是有好几十个花样,通常赶集的人们用余下的零钱,就能吃得撑圆肚皮。
家乡集市的早点,我有好多年没有尽兴品尝了。每年春节期间都是来去匆匆,在家乡停留的日子比较少,很多次只能在下车时随意找一家小吃店,叫上一份炒豆丝或者热干面或者瘦肉粉,来尝一尝那种久违的滋味。这几样都是最平常的面食,随处可见。而那些极具特色小吃,如糍粑,菜粑,面窝,春卷,烧麦,糯米鸡之类,则要到集市上去找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