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思燕的教育方式

作者: 卫校一七药二 | 来源:发表于2018-04-27 13:03 被阅读6150次

01

霍思燕上微博热搜了,不是因为什么让人惊掉下巴的绯闻,而是她给儿子的教育方式。

嗯哼真是妥妥的情话小王子,看到妈妈16岁的照片,不仅认出妈妈,还夸妈妈化妆好看,不化妆更好看,还说要给妈妈买花、钻石、项链、口红、漂亮鞋子。

被问到妈妈什么时候会对你发火?

嗯哼说:“妈妈从来不对我发火。”

被问到妈妈有什么缺点?

嗯哼斩钉截铁地说:“没有。”

在嗯哼心里,爸爸是王子,自己是小王子,而妈妈则是小公主。

试问,谁不想要这么一个儿子,不会耍赖撒泼、无法无天,也不会过分捣蛋、无端怄气,而是分分钟把妈妈宠成小公主?

还记得央视纪录片《镜子》中有句话说,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作画的人,白纸变成什么样,关键在父母。

高情商的孩子背后,必然站着高格局的父母。

02

有人质疑霍思燕是不是把儿子当成捞钱工具,不然怎么会频频出镜,过度曝光呢?

其实,参加这样的节目,和带他去游乐场是一样的,也是一种陪伴的方式,一种成长的记录。

3岁,是孩子跟父母培养感情最佳的一个时间段,所以,霍思燕愿意让儿子呆在她身边,晚一年再上幼儿园,这是她送给儿子最好的礼物。

就像毕淑敏说的那样:“你必得一个人和日月星辰对话,和江河湖海晤谈,和每一棵树握手,和每一株草耳鬓厮磨,你才会顿悟宇宙之大、生命之微、时间之贵、死亡之近。”

在和父母的朝夕相处之下,孩子的童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好。

同样是上综艺节目,黄圣依母子二人的同框,几乎是满屏大写的尴尬。

尽管有富丽堂皇的住宅,一人独享的游乐场,衣食无忧的家境和百依百顺的宠爱,但是儿子安迪显得并没有那么快乐。

当主持人问:“如果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你会不会孤单?”

安迪云淡风轻的一句“不会,因为习惯了”,真的特别扎心。

可想而知,黄圣依陪伴儿子的时间是多么少。所以,儿子的入学考试成绩只有28分,也不足为奇了。一心想营造良好的妈妈形象,黄圣依万般准备、百般讨好,可儿子最喜欢的人却是奶奶。

很多父母一生都在追求成功,其实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 ,陪伴才是父母给孩子的最珍贵的礼物。

03

除了陪伴,孩子还需要来自父母的尊重。

之前和杜江参加《爸爸去哪儿》,四岁的嗯哼就展现了强大的词汇量和无比清奇的脑回路。

那时候,不少观众觉得嗯哼有点娇气,总是爱哭,情绪就像龙卷风。

确实,用大人的思维来看,嗯哼这个孩子实在是“不乖”。他不会以大局为重,也不会克制和隐瞒自己的小心思。但这样不好吗?

有多少父母,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干涉孩子的选择,无视孩子的内心。稍有不顺从,孩子就要背负“不听话”、“不懂事”的骂名。而那些太懂事的孩子,少了应有的童真,多了几分世故,仿佛没有灵魂的提线木偶。

心爱的玩具被父母送给别人,还说要学什么孔融让梨,常常被父母拿来和别人家的孩子作对比,仿佛自己一无是处。

霍思燕夫妇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他们很尊重儿子的天性,只要不过分,都鼓励儿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杜江曾在采访中坦言,我们在引导孩子学习优良品质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学会如何爱自己,敢于向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说“不”。

最近有一个特别火的视频,让大家对这两口子的教育方式大为赞叹。

杜江怕嗯哼看到爸爸穿女装,心里会不舒服,专门进行的性别教育,强调这只是在演戏——“你要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又教会他两性关系里,要懂得适度为喜欢的人妥协——“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才干这种事”。

然后霍思燕打断他:“我觉得你不应该这样说,也可以为了心爱的男生或女生。”

听到这,杜江还有些吃惊,倒是霍思燕很淡定:“挺好的,高兴就好了。”

从小到大,我们听到最多的是“你要有出息”,而不是“你要高兴”。从小到大,我们被赋予厚望,成为人中龙凤,但很少有人问过我们,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你真正喜欢什么。

我们对成功的定义太单一,比如月薪几万、有车有房、当上CEO、迎娶白富美。我们也太渴望成功,太着急成功,却没有人敢在成长中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霍思燕的一句“高兴就好”,瞬间让人热泪盈眶。

04

就在前段时间,在美国交换的台湾大学生孙安佐被曝因为涉嫌预谋抢劫被捕,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台湾影星狄莺的儿子。

有些料事如神的网友说,狄莺的教育方式,这么快就显示出恶果了。

狄莺对儿子的教育基本是严密监控,严格控制,连吃饭也要监管。

小时候,狄莺规定儿子每顿饭一定要吃多少碗,功课一定要考多少分,儿子连摔一跤都害怕到要死。可万万没想到被圈养的金丝雀没有成为人中龙凤,却在亲生母亲近乎变态的看管之下,走向了犯罪道路。

这让我不禁想起武志红在《奇葩大会》分享的一个观点,听话,是一场代代相传的骗局。

父母为了满足自己高高在上的控制欲,强加给孩子“听话”的紧箍咒。一旦孩子想要突破父母的禁锢时,很有可能走向极端,要么疯狂、要么死亡。

回到霍思燕夫妇这里,当被问到“在嗯哼眼中妈妈对他说的最多的话”,母子俩毫不犹豫的回答都是“我爱你”。

所以你看,恰到好处的教育,不是以高人一等的身份将孩子驯化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是让他可以恣意奔跑嬉戏,你只需要在危险边缘守着拉他一把。

给孩子应有的尊重和自由,孩子也自然地报以真爱。

05

如果你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在婚姻不幸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很少会有和同龄人一样的灿烂笑容。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最大,绝大部分成年人的心理问题都可以归究于童年的遭遇,尤其是父母在他们的面前吵架。

所以,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爱妈妈。

1980年出生的霍思燕,如今已经38岁了,仍然有着满满的“少女感”。她不惧表达对老公和儿子的爱,会当着孩子的面和老公亲吻,也会一字一句告诉儿子自己有多爱他。

其实,孩子接受爱、付出爱的能力,就是在和父母经年累月的相处中获得的,日复一日,潜移默化。

最后,用杜江朗读过的一首诗《给我的孩子》作为文章的结尾,愿你有朝一日为人父母,别让孩子终生误。

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

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我那些没能实现的梦想还是我的

与你无关,就让它们与你无关吧

你何妨做一个全新的梦

那梦里,不必有我

我是一件正在老去的事物

却仍不准备献给你我的一生

这是我的固执

然而我爱你,我的孩子

我爱你,仅此而已

----------------------

原作者  衷曲无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c3da6b31f047:我觉得有一部分说的对,因为在上班,前面看的都记不清楚哪里说的是什么了,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东西,它不仅受制于父母的经历,能力,经济条件,更多的,我觉得还是跟孩子自身的接受能力有关,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一样的教育,中国教育贤者孔子都明白有教无类,亦有因材施教之说,所以,我不太认同作者的所有观点
  • 雁语者:写得真好
  • 一万米阳光:陪伴和成功很多人真的不能兼得,不要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去批判别人需要更多的陪伴,很多人是没办法要养活家庭,没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对于有些家庭来说陪伴都没有用了……难道要刨自己家玉米地吗……
  • 法沁: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了解孩子的内心,学会倾听孩子的内心。我是一个不合格的母亲,看到这篇文章知道了自己做母亲不足的地方,我会陪伴孩子,会走进他的内心。
  • nina徐:嗯 想要转给我妈看 让她不要联合七大姑八大姨逼婚了
  • 一介须弥:首先感谢教育方式的分享,
    其次,或许很难判断什么教育方式是最好的,但,通过比较,或许能让我们知道,
    什么方式是不可取的。
  • 谈笑书生123:教育方式可以借鉴,但没必要完全按别人的套路去走,孩子是张白纸,只能说有一半是在父母指导下画上去的,另一半还留着未来去填写
    卫校一七药二:嗯。只是说值得借鉴。分享一下她的教育方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
  • 泠风思语:如今做父母更加不容易,更费心力
  • 宇航员ht:教育探索永远在路上,教育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但他们的教育方法却各不相同!
  • 37dcfc49ab0b: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
  • Joy图南:现在就是价值观太单一,认为成功的路只有一条,其他的路都是失败的
  • 所以念念不忘啊:听话,是说不出的痛楚。
  • f0cdb204f15c:教育要因人而异,不可盲目追捧!
  • 沙沙的西阁:尊重孩子把孩子不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
  • z君来了:希望以后我也会如此的教育我的孩子
  • 秋天的猫oOo:和孩子朝夕相处是每个人的愿景。大部分人还是得天天拼命工作。
  • 睫毛掉进眼睛里:楼主是学教育学出生吧
    卫校一七药二:@睫毛掉进眼睛里 楼楼还是个学生,原作者衷曲无闻哦。😊
  • Sophia安然:🌺🌺🌺😊
  • 胖子被风吹走了:当我还听到妈妈说,棒棍之下出孝子😤我心里那个火
  • 爱吃面条的汤圆儿Dr:听话,娇宠,尊重孩子个人意愿但不失大方向的引导,只有后者是最正确的。
  • 养梦的兔子:你养我长大,我顾你变老。我们彼此没有麻烦和拖累,只因我们彼此深爱。
  • 陌乐:霍女神!

本文标题:霍思燕的教育方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pb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