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散文想法
《我们与恶的距离》观后感

《我们与恶的距离》观后感

作者: 阵雨心情 | 来源:发表于2023-06-09 17:44 被阅读0次

最近这段时间,总是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或者称之为胡思乱想)。每天忙于一些琐碎的日常事务,等到可以闲下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

今天是周末,没有太多事,于是想着把这段时间的所思所感记录下来。

我有一个习惯,当自己的思路很混乱的时候,我会从让我感到心烦的第一个想法开始反思自己的烦恼的原因。

它大多数时候,可能是因为一些突发状况打乱了你的计划和安排,让你无法按照预想的目标去完成任务。

比如:你原本打算,晚上吃完饭跟家人打个电话聊聊近况,但因为上级的一个电话不得不去外面应酬。这个时候你就会觉得心烦,因为人的本能就是希望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

再比如,你原本计划今年努力学习,考取执业资格证书,但因为工作太忙,下班后身心疲惫,你实在没有精力和心情去备考。可周围的人一个个都拿到了这个证书,这让你倍感压力,因此心烦意乱,十分焦躁。

我们的情绪总是很容易被外界左右,尤其是当我们发现未来总是无法按照自己的预期发展,自己设立的目标总是无法完成的时候。

这段时间在看“我们与恶的距离”,一部2019年的高分台剧。讲的是在一起精神病患随机S人事件之后,受害者家属、加害者家属、辩护律师及其家属、一般的精神病患及其家属、公共媒体以及精神病院面对伤痕、重建生活的故事。

吴慷仁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律师,他愿意帮助弱势群体,因为他有一段非常心酸的童年经历。他在三岁的时候就被扔到孤儿院,要不是因为拉肚子错过了去打群架的车,他可能像孤儿院的两个哥哥一样,要么牢底坐穿,要么直接去了天堂。因为尝尽了人情冷暖,他知道生活在最底层的人到底有多无助。而有些公共媒体,为了流量和收视率,毫无道德底线和职业操守,这也是该剧进行的深刻反思。

并没有谁天生就是天使,所谓的天使不过是一群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人。他们不愿意看到有些人无辜受伤害,他们总是对别人的遭遇能够感同身受,所以当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就希望能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们。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位天使和恶魔,好的教育就是激发人们的善意,让天使出来恶魔休息。

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不断学会换位思考,让自己的感受力更丰富。当我们能够感受到别人的痛苦,自然就不会作恶和麻木,我们离恶的距离才会越来越远。

相关文章

  • 《我们与恶的距离》观后感

    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用十集剧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因无差别杀害事件引发的受伤者家庭及周围相关人群的悲伤、愤怒、...

  • 我们与恶的距离,观后感

    危机与风险始终都在,逃避和后退,并不是消除风险,而仅仅是把它放在了自己看不见的地方。 最近刚看完的电视剧“我们与恶...

  • 《我们与恶的距离》观后感

    萨特说:人类终究是要受自由之苦的。 自由和秩序和规则以及法律的区别在哪里? 客观的陈述事实难道就能达到客观的效果和...

  • 《我们与恶的距离》观后感

    萨特说:人类终究是要受自由之苦的。 自由和秩序和规则以及法律的区别在哪里? 客观的陈述事实难道就能达到客观的效果和...

  • 《我们与恶的距离》观后感

    我们与恶的距离?这是看完这部高分台剧后,我想问也不得不问的问题。 我问的这个问题中的“我们”,不是像李晓明那样的杀...

  • 《我们与恶的距离》观后感

    这三天追了这部台湾电视剧,不长,只有十集,但是震撼人心。 杀人犯李晓明,精神分裂陈昌,新闻台总监...

  • 我们与“恶”的距离——拆读《我们与恶的距离》

    最近读了一本哲学思考书《我们与恶的距离》,这本书的作者拉斯.史文德森是一位哲学系教授,也是一位国际非虚构类畅销书作...

  • 我们与恶的距离

    都说是多事之秋,可如今才刚入夏,这“人世间”却犹如下了一场磅礴大雨,令人寒凉入体,不颤而栗。 昨天有个微博热搜稳居...

  • 我们与恶的距离

    零。

  • 我们与恶的距离

    不想用打字的,就用手写的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与恶的距离》观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pz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