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感力—内耗终结者
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不管遇到什么事,总能想象到最差的结果;
稍有一点儿闪失就开始自我贬低,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能在你心里翻江倒海~
一旦有这些现象出现,就说明你可能过度敏感了~
这时,我们就需要“钝感一点”。
正如,《钝感力》中所说:钝感力,才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工作中,对专业敏感,对人际钝感
冯唐说:“最让你心累的,往往不是工作,而是工作中遇到的人。”
确实如此,职场是个大染缸,你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人认可你就注定有人打压你~
如果和每个人相处,或者面对每件事都过于敏感,就很容易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由此不自知的陷入胡思乱想的怪圈,坠入精神内耗的泥淖~
不仅身心会有很大压力,工作效率也会直线下降。
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对专业敏感,对人际钝感。
要知道工作是为了赚钱提升自己,不是为了交朋友~
当然能交到朋友是惊喜,交不到朋友也正常。
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就会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提升自己的专业上来,
专注自己的工作内容,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毛主席曾说,“我打了一辈子仗,没有什么诀窍,就是八个字: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这句话揭露出高手高招,从来不会被别人的招式影响,他们会专心致志的修炼内功,
面对批评和打压,也总会保持住恰如其分的钝感力。
而正是这一份钝感力,成为了高手们在职场上冲锋陷阵、一往无前的上好盾牌。
所以,真正在职场上走得远的人,一定是精于业务,钝于人事的人。
他们会让自己的钝感力保护才华,由此一路生花!
生活中,对美好敏感,对恶意顿感
如果你是一棵树,别人对你的态度是一阵又一阵的风。
如果你总是在意风会怎么想,那么随便一阵风都能把你吹得剧烈摇动,甚至吹倒。
知道吗?你的过度敏感,伤害的只有自己。
刚开始创建自媒体,开启自己的写作之路时,收到的问候几乎都是:
天天在那儿写能挣钱吗?别瞎折腾了~
乱七八糟的写得什么?都是鸡汤,没有一点营养价值~
现在人人都看短视频,你写得文章有人看吗?
这文章是你写的吗?不会是在哪拼凑出来的吧~
以上这些无一例外,都是质疑和嘲讽,满满的恶意在我还没准备好时,就汹涌而至。
一段时间,我被这些言论所侵蚀,内心反复咀嚼这些话~
但后来看着文章的阅读量从个位数慢慢变成百位数,从百位数慢慢上万时,
我才慢慢意识到,人如想要忠于本心活得开心,就要关闭敏感的开关~
不要在意别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对于各种恶意,反应迟钝一点,不要自寻烦恼,多愁善感。
尼采曾写道:“无需时刻保持敏感,迟钝有时即为美德。
把敏感留给美好,在恶意上保持钝感,要知道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写作最后:
何炅在《朋友听我说中》讲到:
钝感力它是一种能够自我调节的能力。
对于很多事情,你不要那么敏感,不要那么着急去做判断,而要钝一点,慢一点。”
生活凡事看得太重,只会自寻烦恼
修炼出不为琐事动摇的钝感,才是最高级的生活能力。
点个在看与关注,愿你我学会用钝感力去感受生活,要相信,当你钝一点,幸福就会多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