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之前,你先看看你家的厨房,冰箱,衣柜,医药箱等这些地方,是不是存放着已经过了保质期的食品,许久未穿或者已经不会再穿的衣服,和放了好多年的药呢?如果有,非常好,你可以放心阅读此文,越读过后,希望你把它们丢掉或处理掉。如果没有,那更好,这代表你的人生效率领先于他人30%,继续保持。
2020年庚子年,不平凡的一年,很多人质疑打开方式不对,才导致了疫情的蔓延和扩散,有很多人想重启2020,但有思维的人都知道,这只能是白日妄想;好在我们国家政策明确,措施得当,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时至今日,才让疫情得以控制和逐渐褪去。疫情期间,我们体会到了世事无常,也看尽了人生百态;有的人借此发了一笔,有的人在此丢了工作;互联网成了全国人民的聚集地,但是由于每日的信息量太大,大到无法消化,很多人在此期间都会感到焦虑与不安。于是有一些人开始疯狂的网购,囤积大量的物品,小编还记得2月1日凌晨,微博一条消息炸锅,半夜0时全网的双黄连口服液脱销,有的24小时药店已经排起了长龙,像极了当时03年非典时期抢盐的盛况。时代在进步,社会在更迭,亘古不变的是人内心对死亡的恐惧,和社会信息导致的不安情绪集体扩散。疫情过后,过度浪费的双黄连口服液和护目镜等被丢弃一旁,直到过期。疫情即将过去,我希望大家的不安情绪也得到相应的平复,为了即将迎接健康崭新的工作和生活,重新以最好的状态回归社会,所以在回归前,大家先调整自己的状态,清空杂念,从身边的杂物开始。
回到开始的问题,一起来看你家里的这些地方,是不是会放置甚至堆积许多不曾再用的物品呢?是继续让它们就这样放着?还是选择让它们去到该去的地方物尽其用呢?想扔又觉得可惜舍不得?送人还怕被嫌弃?这该如何是好?
大家可以通过收拾物品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内心,从而更好的完善自己,毕竟人生就是自己学会和自己相处的过程,放下对事物的执念,更轻高效的生活。就先从衣柜开始吧。衣食住行,衣为先,与我们每日密不可分。
一到换季时候,很多女性朋友们就开始抱怨,没有衣服穿,可打开衣柜,明明已经塞满到爆开,确还是觉得衣服不够穿有木有?这种说有是有,但也可以算没有的状态是不是每个人都似曾相识?其实很多衣服,在衣柜里面也许并不会再穿它,但依旧让它安静的呆在那里,这其实是不是留恋,是一种执念,丢掉这些衣服或者让他们去到需要它们的地方,就是把这种执念放下,不要被衣物牵制,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更好的去筛选淘汰衣物,从而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形象和品味,生活的更精致,这样一来,周围的人也会对你好感度增加,从而发展更好的人际关系。我还记得当时看韩佳人的《魔女幼熙》,当蔡勿龙把幼熙的黑色衣服和眼镜全部丢掉以后,幼熙再次出现在公司里,所有人的态度和看法都为之改变,出场都可以自带BGM了。放下对衣物的执念,也许是和过去的自己告别,但更多的是迎接未来更好的自己,时刻告诉自己,不做衣物的奴隶。(当然不建议直接把衣服丢掉,有些浪费,可以把不用的衣物在咸鱼的二手平台出售,更好的选择是把旧衣物集体打包,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们,也算是行善积德)
接下来我们看你们家的冰箱,你确定冰箱里的每个食物都是近期购置的吗?没有很早以前买来放里面忘记或者不想吃的东西吗?此刻,我就找到了一大袋,卡乐比的抹茶水果麦片,看了下保质期,已经过期两个月了。我还记得当时是盒马在搞促销,买两包每包便宜差不多将近10元。就这样为了便宜这20元,又多花了40元出去。最终的结果就是,白白浪费这40元。你可能会觉得小题大做,其实因为我们每天暴露在大量的广告商营造的信息当中,我们可能在无形中做出的购买决策都是受此影响。促销给人的感觉就是如果不买,我就亏了;多数人都喜欢占便宜,为此从而付出更高昂的代价。比如说你本想花1000元买一双鞋子,但是商场活动,原价5000元的鞋子特价3000元,你就开始眼红,最后像得到战利品一样购买,殊不知自己本来想花1000元买鞋子,最后确多花了2000元,买回去甚至舍不得穿几次就在那里放置,殊不知,物品用了,才有价值,否则免谈;我的卡乐比也是如此,原本只想买一包麦片当早餐,结果促销买两包,浪费钱不说,在这里我需要点醒各位的就是,在你收拾冰箱、厨房的同时,我希望你看着类似的物品去思考,我们是不是中了广告商的套路(促销商的诡计),当然最终的购买权在自己,自己首先要承担一部分的责任,但是这些无用甚至多余或者短/长期内都不会使用的商品,我们的确该选择处理掉,并思考,下次我们再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首先,我建议大家每次在买东西和扔东西的时候,考虑一下时间轴,即是不是当下我所需要的?我需要多少?如果不是当下我需要的或者超出了我需要的数量,那就不用拥有它或者那么多;每次坚持这样做,我相信你的冰箱不至于被过期食品填满,也相信你的钱包每次出门都会留有余粮,用余粮去存起来,积少成多,或者做一些日常的小型投资,买书或者参加一些对自己有益的事情(如烘焙班等),一个小小的改变,就可以给我们的人生提效;
最后一个故事,来自我的爷爷;我爷爷生于1930年,山东人,闯关东来到了东北,同时还参加过抗美援朝,从小我就在奶奶家长大,我发现我爷爷有一个习惯,每次家人给我爷爷买的新衣服,裤子,家电等,他基本不舍得穿解和用,就在那里放着;自己去买东西,比如水果,肉类等,自己和我奶奶两个人从来不怎么吃,都是等到我们这些小辈来了才拿出来给我们吃,如果我们长时间没去,那这些就在那里发霉然后被发现;可能是社会原因,他们曾经在一个物质条件没有那么优越的社会里,养成的习惯,总是把好的,留着,觉得肯定以后用得上,但是他们没有想过,如今的社会已经供大于求,产能过剩了;还有一批人,明明没到那个年纪,没有经历过社会的心酸,确还是会大量囤积物品,其实这类人属于对未来有一些担忧的人,他们囤积东西,其实是为了让自己感觉更加的安稳和内心的安全,就比如上面抢盐和双黄连的那些人;他们需要用足够的物资充足的方式来保证未来的自己不会陷入困境;如果你恰巧是这类人,不用过度担心,人嘛,要活得潇洒且自在,而且人类作为万物主宰,本应有随意处置物品的权力,而不是因为物品而给自己带来焦虑,东西有用没用,别人说的都不算,因为它和你相关联,你觉得有用就有用,一个物品的价值是你来决定的,不要受外界因素所干扰,多和内心的自己独处,多听听你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才是最重要的。
上面的三个故事就是我觉得对应的三个提升人生效率的捷径,放下执念,活在当下,多和内心的自己沟通,在这个世界,只有你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虽然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里,如果不谨慎一些,那肯定会把自己的幸福和人生的满足寄托在某些商品或者服务上,最后我们反而会变成这些商品和服务的奴隶;这个车子好不好,是你试了才知道,而不是广告商告诉你,开着它你的生活将变得怎么样了;废旧的衣物放在衣柜里和放在仓库没有任何区别,毕竟你可能永远都不会再穿它;过期和不舍得用的囤积物品,放在那里和垃圾别无二致,而且还让人心神不宁;节约是美德,行善是积德,我们既可以节约来厚积薄发,又可以积德来修身养性,何乐而不为?疫情突降,意外造访,没有人能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活在当下,善待自己和身边的人和事,是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最后,我再给大家分享一个额外提升人生效率50%的方法:多读书,勤思考。(毕竟这篇文章是我读了日本作家山下英子的《断舍离》感悟).你的人生,一定活得精彩,干得漂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