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日更100天俱乐部一百贝
陪伴,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

陪伴,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

作者: 尘若渝 | 来源:发表于2020-09-04 07:30 被阅读0次

玩手机可能是一种消遣,也可能是一种习惯,或是一种不动脑子的休闲。

吃过晚饭,我歪在沙发上,顺手拿起了手机。

“爸爸,你能陪陪我吗?”

“可以啊!”我抬眼看了一下儿子,然后视线又回到了手机屏幕上。

“爸爸,我想让你陪陪我。”

“爸爸不是在这里吗?”

“爸爸,你这不是陪我,你是在陪手机。”

儿子的话语让我猛然惊醒,陪着不等于陪伴,人在一起不等于心在一起,孩子需要的不是他靠着你,而是他的心需要靠近你的心。

我随手把手机扔在沙发上,“不玩手机了,爸爸陪你,你希望爸爸怎么陪你呢?”

儿子歪着头想了想,“爸爸,你陪着我画画可以吗?”

这个简单,陪画画而已,我心里想得是他画着我看着,于是潇洒的说,“可以啊!”

儿子跳了起来,高兴地说,“走!我们去书房。”

“爸爸,我先说规则啊!我让你画什么你就画什么,你让我画什么我就画什么,我们两个比赛。”

“等等!你说什么?不是让我陪画画吗?怎么变成你画一个,我画一个了。”

被儿子赶鸭子上架的我开始了画画之旅,长这么大这还是我第一次画那么多的画,虽然我画的好像鬼画符,但是儿子却特别的开心。

看着儿子开心的笑脸,我也深切感受到陪伴真的不是简单的陪着。

我查了查辞典,陪伴的定义是相陪作伴,我觉得陪伴至少是带爱的相陪,有心的作伴。物理上的距离近最多只能是个陪。

我和大儿子在画画的同事,媳妇儿和小儿子在拖地。

媳妇儿拿着一个大拖把,小儿子拿着一个小拖把,两个人一前一后的在拖地。

“哇塞,儿子这么棒啊!你在拖地啊?”

“是的,我和妈妈一起拖地呢!”

“你累不累?我来吧!”

“不行,我要陪着妈妈?我要和妈妈一起拖地。”小儿子拿着和他不相称的拖把,似是而非的拖着地,能看出来他有些吃力,他的小嘴紧抿着,但依然不愿意放下拖把。

“我也要帮妈妈拖地!”大儿子也拿着一个拖把开始了比划。

一起画画是陪伴,一起拖地也是陪伴。

我发现只要全身心的投入感情、时间和爱,和孩子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最好的陪伴,也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

怎样才能做好高质量的陪伴呢?

首先,放下我们的手机。如今手机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我还是建议回到家中尽量还是不玩手机,陪手机的时间短了,陪孩子的时间自然而然就多了。

第二,营造爱的家庭氛围。一个整日抱怨争吵的家庭,孩子是不会有快乐的,而且也不会有的陪伴的。不要把我们所有的包容和温柔都给了陌生人,而把冷漠和坏脾气留给家人。家是我们共同的港湾,我们要共同努力,营造爱的氛围。让孩子门处于温馨的家庭氛围当中,让孩子们能清晰的感受到爱与被爱。

第三,一起阅读绘本。孩子们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我们要学会发现孩子的兴趣点,然后让孩子选择喜欢的绘本。比如我们家有好多书都是孩子们自己选的,因此我们经常在一起探索恐龙时代,一起畅游西游记故事,一起游览祖国大好河山。

第四,一起讲故事。小孩子都是故事大王,他们特别喜欢听故事,也特别喜欢创作故事,讲故事给他们听可以让他们多个角度看世界,听他们讲故事我们可以聆听他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第五,一起做家务。孩子们喜欢运动,孩子也喜欢帮助我们,不要觉得他们还小,不愿意让他们干这儿干那儿,也不要觉得他们都是在添乱,孩子们和我们一起劳动,他们其实收获了很多帮助别人的欣喜,同时家长的认可和被需要的感觉也让孩子们觉得很是骄傲。

第六,一起做游戏。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很多我们看来无聊的游戏,孩子们却能乐此不疲,百玩不厌。其实当我们放下所谓成熟的伪装,专心陪伴孩子玩耍的时候,我们也能得到内心最真实的快乐。

陪伴的形式很多,最关键的是爱,最关键的是让与孩子一路同行。

作为家长,我们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思考多总结,倾听孩子的内心最真实的声音,走进孩子的内心,尽可能多的陪伴,让孩子快乐的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陪伴,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zy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