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成长励志想法
《发现心流》个解,让你的人生更高效

《发现心流》个解,让你的人生更高效

作者: 书可以齐 | 来源:发表于2019-04-03 10:27 被阅读3次

何谓心流?在《发现心流》这本书中给出了这样一个解释:
“心流”指的是我们在做某些事时,那种全神贯注、忘我投入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完成这件事后我们却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喜欢、有挑战性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会容易体验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游戏、阅读等。

吐槽下,本书开头花了三十多页介绍了在我看来有些无趣的引言内容,迟迟未入正题,差点让我放弃的阅读的动力,好在我还是坚持读了下来,之后果然发现,这引言并没有多大用处。好了,下面咱们开始切入正题,看看作者到底是怎么介绍心流的。

(一)心流,生命的高潮

作者首先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对快乐了解多少?

这世上活着的人类的所有的所做所为,几乎都是为了快乐。追求快乐不是因为它能够给我们带来多少好处,因为它本身就是目的。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在体悟人生的痛苦和短暂后告诉我们:世界充满生老病死,人无法快乐一辈子。但很多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却是:我常常自得其乐。出现这样的差异的原因也许在于:

先哲先贤们倾向于完美主义,人生的不完美让他们难展欢颜,但是芸芸众生却能不完美的欢愉度日。(加入这个问题是在我们其中发起的,那么事实会证明,先贤们完全是对的

当人们不再贫穷时,再多的金银珠宝也不能提高人们的快乐程度了。作者引入快乐这个问题其实是想要说明这样一个道理:

快乐,包括其他的一些情绪,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是否感到快乐,决定于我们为了追求快乐而要去做的事情,当我们能设定自己的生存目标,充分运用我们的心智时,就可以充分开发我们的潜能,获得更多的美好的感受了。

于此相对的,当我们开始忧伤、恐惧、焦虑、无聊的时候,就会在内心产生一种“精神熵”,在这里,我们也许需要了解一下“熵”的概念。

简而言之,熵就是表示物体无序的程度,物体越混乱,越是无序,熵就越高,举个例子,冰化成了水,熵就提高了,水再化成汽,熵又提高了,因为组成它们的水分子越来越无序了。如今的物理学家们认为,宇宙的熵是越来越大的,也就是说,整个宇宙都是在膨胀的,当这个熵突破到了一定的界限后,我们的宇宙也许就会化为虚无了。

作者认为,悲观的情绪会让我们心中的“精神熵”变大,从而无法集中精力处理事情,反而言之,当我们处在快乐等乐观的情绪下时,“精神熵”就会变小,此时你不必再费心思量,也无需自艾自怜,精神能量可以畅通无阻,做什么事都如有神助,想要达到这个状态,我们就必须:

一:设定看得见的目标。你会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追求的目标,一个人唯有确定目标,持续投入精力,才能获得循序渐进的体验和感受。

二:掌控自己的精神力量。听上去很玄乎,其实就是学着去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这一块自我感觉作者说的很碎,东一块西一点的写着,没有很明显的逻辑层次,总结起来着实难受。

作者在这里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来形容获得心流时的感受:

想像你此时从山坡上滑雪下来,全幅精神都放在自己的身体和眼前的雪坡上,你此时心里没有一丝疏忽的感觉,因为你明白,一不小心,你就会一头栽进雪堆中。这种全神贯注的时刻,即是你获得心流的时候。

容易获得心流的活动通常都具备以下特点:

目标明确,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挑战性比较强,但是正好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这种情况下,人的注意力开始凝聚,就会逐渐进入到心流的状态。此时自我意识几乎消失不见,但感觉却比平时明锐,时间感也有所扭曲,只觉时光飞逝,瞬间已过数个小时。一但进入这个状态,无论做什么事都会事半功倍,在身心合一,专注的情况下,生命将得到极致的发挥。

(二)不同的活动,相异的感受 

作者首先在这罗列了一下一个人在一天中进行的各类活动以及对他们的不同感受。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虽然人人几乎都不那么喜欢工作,但是工作却也是发生心流频繁的时候,究其原因:此时的挑战难度和应变能力都很高,而且目标明确,反馈迅速。一些被动式休闲的活动,如看电视,阅读等,虽然愉快,但是通常无法使人进入去全神贯注的状态。和朋友聊天,下馆子等主动式休闲活动大多比较快乐,有动机,也比较容易产生心流。

由此,得出结论,关注主动式休闲,妥善规划日常活动,从中获取最有助益,即最容易让你产生心流的活动。

假如你无法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心流活动,作者在这里提出了几条建议:

一:重视人际互动,多和人进行交流。

这其中的道理在于:在你必须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即使对方是陌生人,你的注意力仍会因外在需求而集中,别人的出现会给你带来目标,并提供回馈,即使是最简单的互动,如询问时间等,也是一种必须发挥人际互动技巧的挑战。作者在这里建议,如果你实在无事可做,那就和朋友多聊天吧,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改变你身处的环境。

就比如说,青少年在远离成人的监护时感觉不错,在一些公共场合则比较拘束。就好比成人开车,此时有一种自由、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因为此时可以不受干扰,全神贯注,并在汽车内解决情绪冲突。就好比很多压力大的男性明明开车回到家却不愿立刻下车,还想在车内待一会,这个时候,是他们调整自己的情绪的最佳时刻。

通过以上两点,是不是可以得出:拖着朋友出去玩是获得心流的最好方式呢?好像真是这样的

最后,坐着给出了这样一个建议:

想要改善你的生活品质,需要注意自己每天做的事情,并体验在不同的活动、场合、时段以及同伴情况下的感受。人的生活体验并无定律可寻,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才是第一要务。

(三)工作悖论

工作几乎占去人类生活三分之一的时间(也许是百分之五十以上,对那些996以及007的公司的员工而言)。它是一种奇怪的体验,几位人们营造专注、满足的时刻,给人骄傲和归属感,却也是大多数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事情。人们对工作抱着爱恨交织、充满矛盾的态度,虽然知道工作是生活的中的重要元素之一,但是真正在工作的时候却又百般无奈。

对工作的态度,我们从一些小孩子的身上可见一斑。

青少年大多被灌注了这样一个意识:上学是工作,运动是娱乐。只要被他们认为是工作,他们就会投入十足的注意力,激发高度的自尊心。对于娱乐,虽然重要性比较低,但是却往往令她们感到愉快。也就是说:工作是必须但是不愉快的,娱乐是愉快但是无用处的。

虽然这样的意识间接的影响了他们,并且在以后进入社会也是如此,但有趣的是:成人生活中心流出现最多的却是在工作时期,而非闲暇时刻,究其原因,无非是:

工作比我们整天所做的大部分内容都趋近于游戏,有明确的目标和施行规则,我们可由完成工作得到同事和上司的回馈。工作使人全神贯注,心念集中,在理想的状态下,工作难度和工作者的能力也相符。如此看来,工作的实际感受比我们预期的要好。但话说回来,如果一逮着机会,每个人却有希望少做点工作。

清楚了这一点,将有助于我们在在工作中变得更加“快乐”一点。

作者曾采访过很多精英成功人士,发现她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可以说,我一生每分每秒都在工作,但也可以反过来说,我从未工作一天。

可以说出这句话的人,心流必然常常出现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虽然他们也会有内心交战、工作辛劳的时刻,但是将心灵扩展到崭新领域的喜悦,却是他们生命的最大特征。

工作是否能有助于个人生活的提升,并非取决于外在的条件,而是我们自己的工作态度,以及我们面对挑战时能汲取到何种体验和感受。工作也可以变的十分有趣,下定决心让工作变的有意义,即使是最平凡的工作,也可以提高生活品质。

(四)休闲的利弊

作者在这里引申出这样一个观点 :休闲时间过多,有酿成社会灾难之虞!

为何这么说?因为休闲并不比工作更加了令人快乐,拥有自由时间也不见得能提升生活品质,除非当事人知道如何有效的利用空闲时间,但是这份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在前面提到过,人类在面对挑战,解决问题,发现新的事之时,最容易感受到心流,可产生心流的活动多时具有明确目标、清楚规则和及时返回的特征,休闲娱乐缺乏的也是这些。(貌似和前面有些矛盾了,前面还让我叫朋友一起出来玩的,或许这里说的是被动式休闲吧)。只有将这些空余时间用于艺术、运动等方面,才具备感受心流的条件,如果无所事事,人的精神混乱度将大大提高,整个人只会觉得懒懒散散,兴趣全无。

果然作者在后面阐述了这样一个说法:书看的越多,人的心流体验就越平凡,而常看电视、少读书的人,心流体验频率最低!(可以的,读此甚感欣慰

想要让闲暇时间得到最妥善的运用,就得付出工作般的专注和才智。主动式休闲有助于个人成长,但是过程却不轻松。我们如今享受的大部分艺术和科学都是前人在闲暇时间凭着兴趣进行而完成的一些成果而已。

个人生活的优劣大半取决于闲暇时间的利用方法,曾经有这么一个说法,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大多是在晚上八点到十点这个时间段开始差异化。有的人利用这段时间读书健身,有的人却仅仅是看电视聊天,日积月累的差异也决定了任何人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对于闲暇时间的利用而已。

(五)人际关系和生活品质

人际关系对人的情绪影响甚大,情人和配偶能让你心花怒放,也能让你愁眉不展;小孩子娇憨可爱,却也常常会伤透你的脑经;上司的称赞会让你笑逐颜开,但有些言语也会让你惴惴不安。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不论是想到别人或是和别人互动,我们的情绪都会因此起伏波动。

人是一种社会化的物种,身心都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就连我们的近亲—居住在非洲丛林和草原的类人猿也知道,倘若自己不被群体接受,那么就别想获得太久,因为一旦被孤立,就会成为花豹或者土狼的食物。群居不但是为了安全,也是为了享受生活中的人际互动之乐。

想要充分享受人际互动,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找出二人共同的目标或者特点。这并不容易,因为每个人都关心着自己的利益,但是若是仔细想想,终究还是有的。

二:愿意关心别人的目标和追求。这也不容易,因为每个人精力都是有限的,肯定不想浪费在别人身上。

唯有做到这两点,才有可能从人际交流中得到无价的收获,体验到互动带来的心流感受。(有些太理想化了

许多心流活动固然会带给我们莫大的乐趣,但是这个挑战性为时很短,乐趣也无法持续很久,反倒是和朋友的真挚的友谊能带给我们无止境的鼓励和鼓舞,让我们的情绪和知识得意不断得到磨炼。

但在这个时候,我们尤其要警醒那些可能会让我们侮辱歧途的友谊,选择朋友很关键,有时候甚至比选择一份工作来的更为重要。(支持

家庭在一个人的人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一个飞轮,带动一天的情绪起伏。人在家时的情绪很少能达到和朋友在一起那般高昂,但也很少降到独处那般低落。家庭是个可以让人安然发泄郁积情绪的地方,家人之间的关系越亲密,争端也就越多。一但家庭出了真正的问题时,父母和子女会为了避免争吵而相互回避。

如果不和别人互动,那么就会被剔除在外,而离群得人,永远只能当个无名小卒。

(六)改变生活状态

作者首先提出:要对生活充满热忱!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诺贝尔化学奖和和平奖的获得者鲍林,他从小家境贫寒,在大学借着打零工赚取微薄的工资,却最终在研究领域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原因从他晚年的生活中似乎可以寻找到。

即使在九十岁的高龄,他依然保持着少年人的热忱和好奇心,一言一行精力四射。尽管早年历经艰辛,但是他总有方法领略生活的乐趣。套用他的话来说:我只是尽力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已。

因为他抱着这样的心态,所以他大概做什么事情大多都能达到心流的境界。

我们平时总是对工作不那么热爱,认为它枯燥,无道理,单调而缺少变化,有时候还会带来挫折感。有益的令人愉悦的工作胜过有利物质生活但是不利于情绪感受的工作,我们可以不计一切,寻求工作的意义,若是没有这种决心,仍然可以由提升价值的方法让工作更加的富有意义。

当我们愿意为我们的工作投入额外的精力,工作的价值也会因此得以提高,本身也能获得更大的意义,而想要将缺乏挑战的和变化的工作加以转变,则需要我们更多的倾注我们的专注。

很多时候,多多注意工作的一些细节,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君不见,伦琴因为注意到了有些底片在黑暗中也会曝光,进而发现了辐射线;弗莱明因为留意到了细菌在不洁、挥发的培养皿中生长欠佳发现了青霉素。有些细微的改变足以带来重大发现,小小的调整能让我们厌恶的例行工作变得引人期待。

创意丰富的人可以让工作符合自己的条件,这些人大多不遵循眼前的事业途径,而是创造自己的工作。就算是一成不变的工作,若是能具备创意洋溢者的行事态度,也会受益良多。

假如工作和人际关系都能带来心流,那么日常生活的品质必然会大为提升,其中并无花招,也没有捷径,想要发掘人生的每一个机会,开发每一项潜能,享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就必须下定决心。唯有尽然有序,有条不紊,方能达到这一境界。

(七)自得其乐

“autoletic”(自得其乐)是由“auto”(自我)以及“telos”(目标)这两个希腊字根组成的,所谓的自得其乐,就是指:活动的本身就是目的,并非是为了日后达成某种外在目标而从事这种活动。

就比如你下棋,如果你是为了享受下棋的乐趣,那么棋赛就是一种自得其乐的体验。但是如果你是为了赢得比赛,得到奖金,那么冬季就成了“外在目标”。

具有自得其乐性格的人,不太需要物质财富、舒适以及权力和名望,因为他所做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种回馈。他们不受外来事物的威逼利诱,显得较为自动自发,独立自主,因为全心投入生活,他们对身旁诸事也多多参与。

具有自得其乐性格的人不见得会更加快乐,但是他们最自己的感觉比较好。人若是能在从事自身技能的锻炼、有利于自身成长和发挥潜能的工作时感到快乐,尤其是在幼年的时候尤为如此。

创意洋溢的人也大多具有自得其乐的性格,他们之所有有突破性的进展,因为他们将多余的精力投入在了琐碎平凡的事务上。他们的兴趣不全是被动或者冥想式的,他们有弄清问题的企图心。兴趣必须是不完全为了个人的私利,只有将注意力适度转离个人的目标以及野心,你才有机会理解现实的本质。

他们会掌控自己的时间,不会让时间白白流失。他们总是去尝试一些不同的、新鲜的事情,锻炼自己的能力,享受此时此刻的人生。

我们唯一可以掌握人生的方法就是学会让精力和意图同步,将精神能量投注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

(八)爱你的命运

这里我只想引用尼采讨论人如何才能活的极致的一句话来说明:

我给伟大开的药方是:热爱命运,也就是不求相异,不求前进,也不求后退,不求永垂不朽...不光是忍受无可避免之事,而是要热爱它!我想要逐渐学会领悟事情必要性之美,如此,我方能成为制造美丽事物的人。

读完这本书,还是有些收获的,如果真的如此书上说的一般,在工作、人际交往的时候进入到“心流”状态,那么生活定然会有一个惊喜的转变吧,和大家一起共勉!

相关文章

  • 《发现心流》个解,让你的人生更高效

    何谓心流?在《发现心流》这本书中给出了这样一个解释:“心流”指的是我们在做某些事时,那种全神贯注、忘我投入的状态—...

  • 《发现心流》,让你的人生更高效(二)

    何谓心流?在《发现心流》这本书中给出了这样一个解释:“心流”指的是我们在做某些事时,那种全神贯注、忘我投入的状态—...

  • 发现自己优势的两个指标

    第一个指标专注 更高效的专注也叫做心流。 心流(Flow) ,心流的发现者米哈里(Mihaly Csikszent...

  • 《心流》-幸福的唯一指向

    心流不是鸡汤,是让你保持专注、高效、幸福感翻倍的科学。 《心流》阅读难度:四颗星 关键词介绍: 心流:一种将个体注...

  • 心流,让你更幸福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这种体验本身...

  • 《心流》

    《心流》是美国作家优体验心学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著 心流不是鸡汤,而是让你保持专注高效、幸福感翻...

  • 能让你幸福的科学(读《心流》)

    初看到这个书名《心流》,以为是一本鸡汤书,结果人家在封面就解释了,心流不是鸡汤,而是让你保持专注高效、幸福感翻倍的...

  • 心流不是仅仅为了高效

    “心流”已经属于一个众所周知的词语,在大多数人认知中,这个词代表了专注、高效,但在我阅读《心流》一书后,发现其内涵...

  • 《发现心流》

    关于作者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任教于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大学,提出并发展了心流理论。他一直在关注人类的积极心理体验,...

  • 发现心流

    《发现心流》作者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任教于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大学,提出并发展了心流理论。他一直在关注人类的积极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发现心流》个解,让你的人生更高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uan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