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只觉得五味参杂。
十六年,养育两个孩子的路程,从随大流鸡娃,到现在放手让孩子自己体验,自己成长,一路走来,我才明白,我以为的养育孩子,只是为了自我救赎。
一、从言辞尖刻到言语柔和,我在抚慰自己伤痕累累敏感的心灵。
养育大女儿的时候,我遇到事情动不动就暴跳如雷,当孩子不如我意的时候,我就经常甩锅给先生,让他独自去面对。
当孩子面对青春期,与我不断对抗的时候,当二女儿的到来,走上自然养育的道路之后,我在与孩子的相处中,看到了昔日的自己和母亲。
从小到大,母亲就是一个脾气暴躁,阴晴不定的人。我不知道她什么时候,会为了一件什么事,对我大发雷霆,甚至口出恶言。从小,在她面前,我始终战战兢兢,生怕被她责骂。我努力想要摆脱她的控制,却始终有心无力。
而面对孩子,当我开始转向内在自我的时候,我看到了,我讨厌被否定,讨厌被嫌弃,讨厌时时刻刻被控制……而最敏感的,就是尖刻的咒骂。
看到了这些,我开始觉察自己和孩子的语言。我试着去倾听孩子言行背后的心声,让自己说出让孩子心悦诚服的话,尤其是孩子委屈的时候,我更是鼓励孩子把情绪流淌出来,不要积压在心里。因为我知道,每一次的积压,就是给身心上一到魔咒。
二、从我要给你最好的,到鼓励孩子尝试自己想做的,我在抚慰自己不被关注不被满足的情感需求。
我曾经和大多数父母一样,是鸡娃大军的一员,甚至可以说我走的路更曲折。从体制最好的学校,到离开体制上精英私塾,再到自然养育。六年的曲折求学,我才明白,我所以为的好,不见得是孩子需要的好。
我也曾经希望孩子能够通过读书,提升阶层,甚至我们已经把孩子送到了国内最好的精英学校。可是走到最后,孩子在卡点上走不下去了。为什么会这样?
大女儿曾经对我说:“妈妈,我心里面,房子大不大无所谓,但是它要温馨。”
小女儿曾经对我说:“妈妈,我在家里什么都可以对你说,我不需要到外面去找别人说。”
两个孩子的话,让我意识到,在孩子心里,情感需求,情感链接,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所以,现在的我,无论孩子想要体验什么,我都会鼓励她们:“按你自己想做的去做,失败了没关系。”
尤其是对大女儿,她在成长道路上吃够了苦,就是因为我和她没有充分的情感链接。
昨天姐姐问我:“现在你对孩子的教育焦虑吗?”我说:“没有。”她又问:“是因为你可以给她托底吗?”
我说:“不是的,我走了这么多年,在这个不断更新迭代的时代,没有谁可以保证给孩子托底。所以,我放手让她们去做自己想做的,而我,只是明白了,任何事,都是为了帮助我们了解自己。我这么多年,只是为了想被认可,想被看到。
所以,作为妈妈,我需要的,是给到她们情感的支持。让孩子无惧困难,无惧失败,拥有稳定的情绪力,是应对变化非常重要的能力。”
回想自己成长的路,自己一路刻苦求学,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可以在学校里得到接纳和认可,因为我在家里得不到。所以我在外面如果得不到成就感的时候,我会非常恐惧,我不知道如何面对那个弱小的自己。
我曾经为了寻找自我存在感,做了多少努力和尝试啊!这一切,无论是孩子的学业,还是我的工作,我只是想要被他人关注到。可是,终有一天,生活会逼着我们自己,去面对那份情感得不到满足的孤独寂寞,那份恐惧,只有深深扎入进去,并且接纳自己的无助,才会停止无休无止的折腾,让心找到安放的地方。
感恩我的孩子,是她们,用自己稚嫩的生命,在重重挫折中,不断唤醒我,让我看到自己内心深处真正的渴求。也许,我的真实生命在此刻才被开启。我和孩子,是彼此成长道路上,最亲密无间的伙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