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一、“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1、宋儒对“不重”的严重误读
按照宋儒们的解释,我们大脑里可以浮现这样衣服画面:
一群上了年纪的儒生们在房间里说说笑笑。他们说笑的内容是什么呢?无非逃不开饮食男女,人事是非。
但当年轻的后辈们推门而入,他们立马把眼镜推正、把烟筒从嘴里挪开,摆出一副道学面孔、清一清嗓子喊道:“好好念书去!”
当年轻后辈走了,他们继续说笑。
他们觉得如果不凹出一副“正经”“庄重”的样子,就无法树立自己的权威。
这种解释是不通的。
把脸上的肉挂下来、再更改一下语气,这就叫做“重”了吗?
这不仅不是“重”,反而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和“挂羊头卖狗肉”的典型。
他们嘴里喊着“好好念书”,但是这四个字从他们的嘴里说出来没有一点分量。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自己并没有践行,年轻后辈们无法从他们的身上感受到念书的力量。
他们会产生怀疑:“念了书要干嘛?”“念了又怎么样呢?到老了也要像他们一样躲在房间里抽着大烟开着黄腔吗?”
也就是说,除了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些功名利禄之外,这些老头子们自己都没明白念书是为了什么。
“念书”这是取得世俗利益的一个手段,他们不见得认为念书本身有什么重要的。
所以后面一句就根本接不上,这跟学问稳不稳固有什么关系呢?这甚至连做学问也不是。
2、“重”和“威”“学固”的关系
这里的“重”是自重的意思。“威”是“威势”“威严”的意思。
那么“自重”是什么意思呢?
南公讲到了“自信”和“自尊”。
南公的原话是:比如交代一个任务给诸位中间任何一人,所谓“见危授命”,你有时候会丧失了这个信念,心理非常空虚,在这地方,就需要真正的学问,这个学问不是在书本上,这就是自重,所以一个人没有自信,也不自己重视自己,不自尊,“学则不顾”。
其实我没有明白,我不太能体会南公讲的自信、自尊。
我自己的粗浅理解(强行推演)是:就拿“见危授命”做例子,当我们要做这样一个无比大义凛然的举动时,应该会散发一种“人固有一死,重于泰山”的威力。
但是,假如我们不自信,对自己正在做的事不自信,也不知道为什么而做,那么无论做的事看起来多么大义凛然和大无畏,都缺少坚实的内核,既不能让自己心安,也无法让他人信服。
我能想到电影《教父》维托·柯里昂,他就有这样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场。
(我自己对“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的理解是:
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抱有恭敬心,有前面说的“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这些道德修养,必然被大家敬重。
而也正因为达到了这样的修养境界,真正体悟到了修身养性的意义,所以会进一步地“学而时习之”,他的学问也就越发坚固了。
这也可以与后面的“主忠信”串上:“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归根到底,都是在说做人做事。
是生活中每一件事,遇到的每一个人。
3、补充
种下“重”的因,得“威”的果。因果一定不能颠倒。
最前面举出的例子就是说明这一点:
装出一副威严的样子是在“果”上贴狗皮膏药,自欺欺人。
要做的事在“自重”上下功夫。
二、宋儒对“无友不如己者”的错误注解
1、朋友要交比自己厉害的?
按照宋儒的解释(包括现在网络上也是),这句话的意思是:交朋友,不要交到(品行、学问、修养等等)不如自己的。
南公一针见血地指出:“那么司马迁、司马光这些大学问家不知道该找谁交朋友了。”
“大学校长只能与教育部长交朋友,部长祗能跟院长做朋友,院长只能跟总统做朋友,当了总统只能跟上帝做朋友了。”
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势利小人行径。
2、“三人行必有我师”
“无友不如己者”,这句话明显是承接上一句。
上一句讲了自重,这一句讲的是尊重别人。
意思也很好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做的,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而不是用自己的长处去跟别人的短处比,如果这样比较只会增加自己的傲慢。也不是用自己的短处去别人的长处相比较,这样只会产生自卑。
有一件事情我印象特别深刻。
我身边有一个人他开车技术非常成熟。他平时是一个温和的人,但是当他开车的时候就会变得有些暴躁,甚至骂粗口。为什么呢?
因为开车是他的长处,当他用自己的长处、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衡量路上那些开车技术不如他的人的时候,就只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愤怒。他完全忘记了他在其它自己不擅长的领域给别人添麻烦时的情形。
所以这句话是让我们放下自己的傲慢,去关注朋友身上的发光点。
南公还说到了“不因其人而废其言,不因其言而废其人”。
也就是说,有的人可能性格、品行方面有缺陷,但是这并不代表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没有参考意义的。同时,有的人言语方面可能不恰当,或者骂粗话,而我们就把他的整个人格都否定了,这也是有偏颇的。
3、“无”的意思
南公补充,如果孔子要把“无”字作为动词使用,就不会用这个“无”了。
因为翻看整个《论语》,如果要用动词,都是用这个“毋”字的。
三、“过则勿惮改”
这句话明显就是承袭上一句的。
对照朋友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发现自己的缺点,然后不要害怕承认自己的不足,精进勇猛地改正自己的问题。
这就是“其不善者而改之”。
但在现实中往往不是这样的,很多人为了自己的面子,死不承认也死不悔改。
面对失误或者失败,第一反应永远是找个的借口。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包括我自己,在一不留神的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害怕失去面子、失去权威,或者害怕担责任。
能真正做到“不害怕认错并改错”,这才是真学问、真修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