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在读报大人推荐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刚读到第二章;读得慢,是因为不定看到哪儿就得琢磨一会儿。
有一段话,印象特别深,琢磨了好久:
“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存在。相反,当负担完全消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不由得想,这里的重与轻是在讲什么呢?
二、
最初我想到的是那句惯常的话“人无压力轻飘飘”,接着就明白跑题了。联系书中前面的文字,应该是在探讨生命中的重与轻。因为全书未看完,恐怕理解的有失偏颇,就目前的想法先做一记录。
何谓重?我理解的是在不脱离世间规则的前提下所负担的责任。关键词是“世间规则”,所以才会有永恒轮回下的担忧。
何谓轻?所有负担消失,人的行为随顺内心的引导,自由而无所住。只是目前看作者认为这种纯自由是无意义的。
这里的“重”对应的应该是第二章的“肉”;“轻”对应的是第二章的“灵”。
三、
书中提到,在哲学家巴门尼德所做的二元分割里,轻者为正,重者为负。也即他认为灵为正,肉为负。这种观点与他的“存在“论是一致的。在他看来:存在是永恒的、唯一的、不动的。可他这样的“存在”,在现实世界中和书中提到的轮回中是找不到的。
书中描述的”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既然是责任重负,我想,这种轮回就不单单是每个场景的简单复制,而是有一种因果关系在里面,所以才会有责任、有负担,也才会有压力形成的重。
而灵魂既然是永恒的,也即它不参与肉体的轮回,是游离于世间有生有灭的万物之外的,在永恒轮回中因果关系的前提下,它在不同的时空可以是不同的形式出现,所以它是轻盈的。
由上面书中描述的和巴门尼德的理论,灵与肉是分离的;作者认为只有“肉”在承担着因果关系下的重负,而”灵”是一种没有负担的存在。人们需要做一种选择:生命中偏向灵?还是偏向肉?
四、
写到这里,想起奥修在《道德经心释》里提到的三段话:
1、生命是安全的,只有个人的自我是不安全的,它需要保护,它需要安全,它需要铁甲围绕在它的周围,它一直都在害怕,一直都在颤抖,这样的话,你怎么能够生活?你生活在痛苦和焦虑之中,你并没有真正在生活;
2、跟着生命的河流流动,变成它的一部分,融入它,没有分离存在。当你没有抗争,你就变成了生命。
3、当自我不存在,事实上你才首度存在,你不是那个有限的,你是无限的;你不是那个具身的,你是不具身的、广大的、它继续扩大,无始无终。
这三段话,打破了所有的二分性。在没有二分性的前提下,也就不存在选择,奥修其实是在建议人们将“灵"与”肉“合为一体,将灵魂安放于肉体之内,放弃头脑中”我不同于别人“的自我意识,随顺天地之大道,去实现那个真正的解脱。
五、
生命中处处充满了选择:
“活着还是死去?”
“生命是否有轮回?”
“灵与肉孰轻孰重?”
等等,这些哲学问题。
以及:
”创业去大城市还是去二三线城市,哪个机会多?“
”要不要读博?“
“结婚好还是独身好?”
等等,这些生活问题。
因为有选择性存在,人们产生了抗争和焦虑,但人们却永远无法知道,未选择的那个方向是否对自己更有利,因为无论何时何地,你只能有一种经历(平行宇宙说法除外)。
所以,有时顺应命运的指点,抓住那一闪即过的暗示,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本书第二章尚未读完,却有诸多联想,聊作备忘,继续往后读,有新体会再做记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