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暮潇潇诗文散文
《一本书读懂西方哲学史》之黑格尔,绝对者即是精神(26)

《一本书读懂西方哲学史》之黑格尔,绝对者即是精神(26)

作者: 小河边的依依杨柳 | 来源:发表于2022-08-04 18:43 被阅读0次

黑格尔(1770-1831)在图宾根大学求学期间,与谢林等人为友,一起研读卢梭的著作。

1801年在耶拿大学得到教职,与谢林合办杂志,直到出版《精神现象学》一书而声名大噪,并与谢林分道扬镳。

1808年到1816年,黑格尔担任纽伦堡中学校长,出版了《逻辑学》,后来到海德堡大学任教,出版了《哲学全书纲要》,1818年出任柏林大学哲学教授。

黑格尔在世时,其哲学著作已经成为多所大学的教科书,备受推崇,但是反对的声音也陆续出现。

尽管他的年纪比谢林大5岁,但是在哲学上谈到德国唯心论,通常会将他排在谢林之后,作为绝对唯心论的代表人物,也有集其大成的意味。

黑格尔认为哲学的根本目的是要克服对立与区分。如:主体与客体的区分、心智与自然界的区分,都要靠哲学来予以统合。

他肯定费希特取消了康德的物自体,并且提出知性直观,但是仍有二元(如:客观世界只是非我)的情况。

直到谢林提出同一性原理,才说明自然界是看得见的精神,谢林认为:绝对者本身超越了概念思维,因此要有“否定之途”(忘记有限者的属性与区别)才可接近同一者。

黑格尔认为:绝对者是“通过有限者,在有限者里面”的自我表现或显示之整体历程。

绝对者是整体,是整个实在界,也是宇宙。它是无限的生命,是一个自我发展的历程。

绝对者是它自己的生成历程,是一种预设期其终点为其目的的,并以其终点为其开始的循环。它只借着它的发展经由它的终点,才成为具体的或实际的。

为了理解这段话,必须想象只有一个唯一的真实的整体,这唯一真实的绝对者,不只是实体,也是主体,那么其客体呢?也是它自己。

所以,绝对者是:思想着自己的思想,是自我思想的思想,换言之,绝对者即是精神,它是一个自我省思的历程。

这个历程所采用的方法是:通过人的精神并在人的精神里进行。哲学对人的反省就是绝对者的自我认识。

宇宙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就是绝对者的自我展现。

实在界的整个历程是为了实现“自我思想的思想”这个目标的,绝对者认识自己为整体,为它的整个变化历程,同时也知道自己生命各阶段之间的区别。

哲学的工作是解说绝对者的生命,要把无限理性通过有限者、在有限者里面的自我实现活动,系统地展现出来。

因此,“凡是合理的都是实在的,凡是实在的都是合理的。”换言之,实在界是无限理性(自我思想的思想)实现自己所必须经过的历程。

黑格尔说: 绝对者即是精神,这乃是绝对值的最高定义。

发现这个定义,并理解这个定义的意义与内容,可以说成是一切教化与哲学的绝对目标,一切宗教与科学都曾渴望达到这一点,只有从这点渴望出发,世界史才可以被理解。

(说实在的,这一部分我读了好多遍,仍然没有读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本书读懂西方哲学史》之黑格尔,绝对者即是精神(2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uxu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