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大意是:如果说琴声发自于琴,那把它放进琴盒里为什么不响呢?如果说琴声发自于手指,为何你的手上听不到声音?
从诗的意思上看,这首诗讲了一个关于如何弹琴的道理:光有琴,不行;单靠手指,也不行。要弹出优美动听的琴声,是琴和手指互动的结果。
《楞严经》有一段论述说:"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苏轼的琴诗,简直就是形象地解释这个譬如。因此,我们可以说,琴诗不是在写琴,而是要通过“琴与指”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普世的大道理:任何事情,不能单纯地从某一方面来看,不能夸大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
所以,任何结果,都不是单独的某一因素所决定的,而是多种因素互相配合完成的。人要成功也是这样,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共同作用、协调统一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