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何难题都经不住持续的思考!!!时间的浪费很多原因是自己的思维落后造成的。写教案这件事情,我居然浪费了6年的时间。人生中能有几个6年,站在今天看昨天的我,是那么的幼稚。而幼稚是由于自己的孤陋寡闻造成的。当思维转变后,写教案这件事就成为了提高教学能力的很有效的手段。
醒悟
只要你持续思考,就一定就会有开悟那一天!
开学第一天,我面临的问题就是怎样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备考,
我当时的状态:
既迷茫又清醒,清醒的是我自己知道考点是什么、重点是什么,但是学生不全知道,即使知道,怎么在短时间内记住、回忆起这些内容,知道选择题的易错点是什么,但是这么琐碎的东西怎么能传达给学生呢?迷茫的是,我在教学中的的很多东西在书上没有痕迹,在教案上凌乱的存在着,怎么快速的形成一个思路呢?
我自己都是混乱状态,学生怎么清醒呢?易错点的复习居然没有一个错题本,学生没有有效的复习资料,怎么能考出成绩呢?这次复习备考,我是彻底崩溃了。这也刺激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教学工作。想想过往,不寒而栗,生命哪里经得起浪费,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浪费了6年光阴,得到的惩罚就是一事无成。这不经让我想起了士兵突击的一句话:别混日子了,小心日子混了你!
6年来,年年写教案,居然连一个指导自己复习的文件都没有,居然没有一个错题本,自己都没有这个意识,学生怎么会自己产生呢?
6年来,我居然是每年写,每年扔,每年都是新的开始。
就这样,我浑浑噩噩的度过了6年。
6年来,我第一次想到了:一名高中老师也可以像大学教授一样,带着自己的讲义,带着自己的产品去讲授知识。这一刻,我似乎有了一个小小的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有讲义、有产品的高中教师。
这样我就可以很清醒的去指导学生的复习、指导自己的反思与回顾。
我该如何书写教案,我该形成什么样的产品呢?
这样的问题我几乎每天都在思考,每天都在记录与细化,慢慢的我理出了一个思路,并且开始做,逐步形成了一个写教案的基本模式。
一、提高情商的故事。(主要用于思想教育、价值观的塑造)
二、思维导图(本课的知识体系)
三、知识形成过程与方法
1、教师引导方面(知识中重难点的突破过程)
2、学生反映方面(学生反馈)
四、易错点归纳与总结(归纳本课的易错点)
五、课后反思与总结
六、错题本的积累
进行错题、好题的收集,积累形成高大上的错题本。(这样做,可以弥补我在状态不好时的时间浪费,也可以完成我自己的积累,养成一种好的习惯。)
此后,我就以这个模式为框架,不断补充内容,不断积累,逐渐形成我的讲义。也许我的产品不值一提,但我喜欢这样做,我喜欢这样积累每天带来的小小的成就感!因为我有了自己小小的产品,它可以给我自己、我的学生创造价值!
拥有一项技能,哪怕它很小,它也可以改变世界!
回顾这一段历程,我体会到了这样几点:
1、我越来越体会到这句话的价值“不是想好了才去做,而是在做的过程中想好了”。教案如何书写,模式是什么,不是想好了才写出好的教案,而是在写教案的过程中,逐渐进步,慢慢的形成了模式,按照这个模式去写教案,我慢慢的提高了教案书写的质量。
2、反思是人类进步的最好手段。发现自己的恐慌点是推动自己进步的最好动力。做这件事情,是我意识到在写教案这件事情上我写了6年,居然没有什么进步,依然是一事无成。年龄越来越大,自己却越来越落后。面对新的年轻老师,面对新的学生,我居然没有进步。正是这样的反差,促使我对自己进行了深入的反思,而反思,也推动着我一点一点的进步。
反思能对比出现在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的差别,而这种差别是一个人进步的深层次动力。
3、问题既是机遇。对自己教学的反思,居然来自于一次月考前的复习。这次月考的复习,集中暴露出来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我也不想成绩差,就得想办法弥补自己的不足,而弥补自己不足,就是发现自己有什么问题,如何改进,改进的效果如何,如何调整。这样坚持做下来,不知不觉中竟然慢慢的解决了问题,并且更为重要的是,为以后的复习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即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今天的复杂是为了明天的简单,就是这个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