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语又称唇典、行话、市语、方语、切口、春点、黑话等,其使用者大多都是三教九流人士,完全可以说隐语是古代江湖人士使用的交流方式。
隐语的种类
现代用什么字词都无需避讳,但在古代,人们因种种原因不得不避讳一些字词,从而形成了一种因为避讳或禁忌的市井隐语。
常年在渔船上居住的渔民尤为避讳“住”和“翻”二字,常用其它字词来代替。除此之外,还有为了不让别人知道,以防泄密的隐语行话。
古代商贩之间为了不让外人知道自己的商业机密,特地将商业交易中的用语加以改造,形成独特的隐语。
除了上述两种隐语外,还有一种语言游戏类隐语,常见于语言游戏中。
隐语与典当行业
古时候的典当行业有两大机密,一个是当字,另外一个则是典当行业专用的隐语。
当字是用来防伪,以防有人作假,用仿冒伪劣的当票来行骗,而隐语则是典当行业为了不让机密外传的特殊用语。
古代苏南的当铺行业,通常以每个字上下左右露出字头笔画的多少表示一到十的数字,以此来传达信息。
隐语的起源
隐语并非只存在典当行业,它在各行各业中都所体现,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之间就会用隐语来互相试探。
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就出现隐语了呢?这和隐语的性质有关。隐语的性质,可分为密言、测智、谲谏三类,密言则是隐语最基本的形式。谲谏则是臣子向君主委婉的进谏,《史记·楚世家》中的“大鸟止阜”,讲得就是臣子向君主谲谏的故事。
测智和现代的谜语类似,用“以此喻彼”的方法来猜测结果,相当于我们熟知的字谜、灯谜等。
从朝堂到民间,隐语参与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在唐代用特定的语言商谈价格就已蔚然成风,到了清代更有详细的隐语规则,从而使商业机密不外漏于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