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日志九十五:社会情境的影响4—旁观者

日志九十五:社会情境的影响4—旁观者

作者: 流动的温暖 | 来源:发表于2023-08-13 06:00 被阅读0次

          旁观者?作为还是不作为?

          当一个人受到其他人的伤害时,您选择提供帮助还是漠视离开?心理学研究发现旁观者是否会进行干预的最好预测因素是情境变量,即群体的大小,也就是在场的其他旁观者的人数。心理学家达利和拉塔内经过实验研究,提出的解释是,干预的可能性会随着群体的增大而降低,是因为每个人都认为别人会提供帮助,因此自己便不必采取行动了。作为有可能进行干预的一大群人中的一个个体,他们会体验到责任分散,即每个团队成员参与进来提供帮助的责任被淡化或减弱了。如果你曾在车来车往的公路上开车经过一辆停在路边的抛锚的汽车,你或许也体验过责任扩散。因为你相信肯定会有其他人停下来帮忙,于是你就继续赶路了。

            毫无疑问,还有另一个因素也在发挥作用,那就是从众。当人们不知道该怎么做时,便会从其他人那里寻求线索。在旁观者研究中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没有进行干预的旁观者是在观察其他什么也不做的人,学了他们的样子。他们由别人的行为来定义情境,在这种情境中,被动的冷漠便是得到认可的规范。

          需要帮助吗?直接求助

            基于一些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当遇到问题时,几种方法可以提升你获得帮助的可能性:

            请求帮助。让别人知道你需要帮助,而不是自以为他们能够认识到或已经知道了你的需要。
            降低情境的模糊性。清楚地解释问题或应该做什么,比如“她晕倒了,马上叫救护车”或者“有人闯进了我家,给警察打电话,告诉他们我家的地址”。
            指定某个个体。这样他们便不会将责任扩散到在场的其他人身上,如,穿红背心的,请拨打119。

            当然,以上策略并不能确保你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然而如果你发现自己独自处于人群中,这些方法能够增加你获得帮助的机会。

          记得看过一部影片《搜索》:影片的开头是都市白领叶蓝秋检查身体发现自己得了乳腺癌,她拿着检查结果上公交车,准备去单位,因为没有在公车上为一位老大爷让座,和老大爷发生争执,被公交车上的旁观者批评她不懂礼貌,没有素质。公交车上的旁观者把这段视频拍摄传到网上搜索她的信息,叶蓝秋的个人隐私信息被曝光后引起的一系列的故事。老人还是叶蓝秋,到底谁是受伤害的人?作为的旁观者有时候是“善”还是一种“恶”?好心一定能办好事吗?

            我们看到的只是他人或者我们自己希望看到的,“真相”?是我们眼中看到的“真相”还是事件的“全部真相”?从司法角度,法院需要的是证据,从个体角度,旁观者需要的是智慧明辨的“眼睛”,从自己角度,需要知道自己的无知。

            如果,如果假设您是某个事件的旁观者,您是作为还是不作为?您会怎么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志九十五:社会情境的影响4—旁观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vjf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