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人,唯一认识的几个字是曾经背毛主席语录时学得的;一生都在自己的小村庄务农、养育子女以及照看孙子女。去县城是大女儿骨折时,去省城是小儿子住院时,去过最远的地方是第一次乘坐12小时的火车看望二女儿,然后晕的一塌糊涂。穿过最好的衣服,是波司登羽绒服。年轻时胃口还好,现在除了水果、素菜,什么都吃不了……看过的最好的风景,可能就是重庆动物园、璧山秀湖公园、西安大雁塔,或者周至沙河镇、武功姜嫄水乡。
这么一个人,她永远是那个最智慧、最能干、最坚强的人,给子女无尽的爱和教育。
大儿子和她一起过了苦日子。那时住的是三口人的蜗居。多少次饥肠辘辘,多少顿她被迫接雨水煮饭。大儿子小时候身体不好,夏天经常闹肚子,她一次次带着去看医生高中未毕业,她实在看大儿子读书吃力,勉强同意他走向社会、走向自立。她看着大儿子成家立业,帮着照看孙子,教他们认一些简单的字。虽然大儿子比较领她省心,但心里总是念叨着大儿子常年奔波又养育两个儿子辛苦不容易。
大女儿也跟她也过了苦日子。那时候家搬到了村里废弃的生产队饲养室。幼年的大女儿被提起最多的,就是很多次妈妈一去挑水,她就哭哭啼啼地跟过去,又苦苦啼啼地跟回来。有一年暑假大女儿的骨折把她吓惨了,还好就医并经一个暑假悉心照料后渐渐痊愈。大女儿中学学习不错,结果中考失利,她很为之惋惜。后来,大女儿读中专、出来工作直到现在,她都时时刻刻盼着大女儿能够顺利、平安、快乐,能够照顾好自己,能够尽量改一改火爆脾气,能够在重大抉择时选得对,看得透,不后悔。
有二女儿的时候,他们家搬到了已经被拆掉了的老房子。她总说这房子和二女儿一样大。子女们不止一次讨论过,三女儿如果是个男孩,或者家里只有老大、老二俩个孩子等情况,但实际上负担起多年繁重的家庭负担,她从来没有觉得任何一个子女是多出来的,是给他们添麻烦的,她从来都觉得子女是她的宝贝。二女儿小时候老是哭,她去地里上工干活无奈把三女儿送到奶奶照看,孩子要哭;耳朵里面出问题,还是要哭;被热饭烫伤手脚更是彻夜长哭……她总是一边口上嫌着二女儿爱哭、多事,一边收拾残局并给予抚慰。中学时,二女儿成绩较好,她很欣慰,并曾不止一次希望二女儿好好学习,改变那个时代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终而贫苦的命运。待到二女儿读大学,每次去学校都要跟她闹,闹妈妈给自己带太多东西,其实就是不想离开家。二女儿也有一次生病住院,她悉心照顾,多次劝说不要害怕,手术一做病就去了,而实际上她才是那个因多年操劳满身病痛而最怕进医院的人。十年前,二女儿参加工作,她居然鼓起勇气第一次乘坐拥挤的火车,来到700公里以外女儿工作的城市。在火车站接到她时,二女儿直恨自己没有给妈妈订机票,因为妈妈面色苍白,晕坐在铺了报纸的广场地上迟迟缓不过来。后来,二女儿在工作的城市,她心里一万个不舍说不出,心里反倒像自己亏欠了这个远嫁的女儿很多很多。
小儿子呢应该是被从小溺爱过了的。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又生病住过半年院,没有办法宠起来的。小儿子六七岁时在医院里等待手术的日子里多次无理取闹,她和丈夫二人一次次吓唬说再不听话就回去不管儿子之类的话,然而他们一次次最终肯定没有实现吓唬的事,小儿子就是这样逐渐知道父母的软肋并骄傲跋扈起来的。小儿子一直令她夫妇头痛,小学成绩将就,中学差点被同龄人带坏,大学里花钱缺少节制……她总是那么信任小儿子,初中班主任对小儿子的一句正面评价让她很惊讶,小儿子凭自己的努力刚过线考上高中,她很高兴。她一直认为小儿子是一个聪明而不肯用心做事的孩子,用心了一切就迎刃而解。然而从小儿子自大专毕业到成家立业的五年里,她不知淘过多少次气 ,流过多少滴泪,即使是在丈夫偶尔因为生气而埋怨当年为何要承担超生罚款的负担生养小儿子的时刻,她仍始终相信小儿子能在多次碰壁后找到自己的方向。令人欣慰的是,小儿子终于脚踏实地、稳稳当当、自立自强,她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和踏实。
有这么一个人,锦衣华服好像不喜欢,美食娱乐似乎没兴趣,心里装着几乎全是一个个子女。她一生就怕子女不顺,怕与人起是非,怕去医院。女子本柔弱,为母则刚强。这么一个人,在岁月荏苒中无时无刻不在书写着对子女永远的希望与容谅。
岁月,你既然狠心地、悄悄地在夺走天下母亲们美丽、能干、坚强的身姿,那么就希望流逝得慢一些再慢一些吧。 愿天下所有的母亲永远健康、幸福、平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