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

作者: 格尔黑 | 来源:发表于2017-11-07 16:07 被阅读0次

教书多年了,上课一直坚持用普通话,但在生活中则难舍乡音。一家人操着地道的鲁北口音,亲情浓浓的,特别熨帖。

并不是所有场合都适用普通话。入乡随俗,更让人觉得亲切自然。唐代诗人贺知章有诗句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不然,老家的人可能会说:不就是多读了几年书吗?不会说话了?有一个发小在上海读大学,满嘴的普通话夹杂吴侬软语。每次放寒暑假,总要先在地方院校同学那里逗留几天,恢复一下家乡话,以免乡亲说自己装腔作势,数典忘祖。电影《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有这样一个桥段:四民大学毕业回家,见到老娘第一句话就说,老人家,您好啊。大民便觉得特别恶心,说:上了几天学就不会说人话了,叫娘不就得了。领导干部下基层,用乡音和当地人打招呼,叫声老俵,坐在炕头、蹲在地头,与形象无碍,与群众的心却贴得更近了。窃以为,在不同场合,能在几种语言中自由穿越,更具魅力,愈显能力。

鲁迅先生说,民族的是世界的。那么也可以说,地方的就是全国的。曾经有人说王朔的小说是天才的语言,人们至今仍对老舍的语言津津乐道!这是因为他们是真正用方言来创作的作家,正是这些方言和俚语的使用,使他们的作品、文字充满了生命力。全忘了乡音,整齐划一的语言是一种悲哀。方言往往也是当地文化的载体,过分规范必然会伤害文化的多元性,各种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势必会日渐萎缩。很难想象把地方戏(诸如越剧)、说唱艺术(诸如弹词)改成普通话,会是个什么样子!在影视作品中,还是觉得古月演绎的毛泽东比唐国强有味。且不说演技,那一口地道的湘方言听起来就像主席。如今六十岁以上的人,领袖的音容笑貌还历历在目。看毛主席说普通话的样子便觉得失真、造作。不让影视人物说方言,不仅使文艺作品更假,而且也是剥夺地方话在艺术作品中的生存权利。

拯救方言,人人有责。杭州市政协委员毛海涛呼吁“保护杭州方言,防止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缺失”。他说:不要让有地域特征的非物质性历史文化缺失掉。苏州每年就有苏州话大赛。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主持人的湖南话、客家话颇受欢迎。当然,也不时听到这样的声音:方言节目格调不高。可是,群众喜欢,收视率高难道不是硬道理?有些晚报有方言板块,也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

如今,全世界都掀起汉语热,各国大学设立的孔子学院接近700座。我们有理由自信,普通话已经成为世界性语言。美国一位语言学家曾说过:“一种语言从地球上消失,就等于失去一座卢浮宫。”我们在大力发展普通话的的同时,不要冷落了略显弱势的方言。

相关文章

  • 乡音

    文~阿呆 一座座高楼 让她的身形,一低再低 低的只剩下滹沱河的姓氏 和水流里的影子 她 一定是老了 一会儿睁着眼睛...

  • 乡音

    2018年 6月29日 晴 公交站台上,一老者在打电话,一口南方方言。 “你是柳州的?”老人电话刚结束,旁边的一位...

  • 乡音

    说着同样的话 听到不同的调 你的北京腔 我的天津调 你的吴侬软语 我的激扬上昂 你一开口 就会被发现 哦~ 你是外...

  • 乡音

    是那条溪水日日夜夜洗亮的 是那方泥土一节一节生长的 带那条水的韵味 透那方土的气息 这句句醇厚的乡音 在他乡遇到格...

  • 乡音

    家乡的记忆 在铁轨中变得清晰 一个个站台 剥离来往的人群 只剩下最熟悉的乡音 这家乡赋予的魅力 将故乡的风土 捆绑...

  • 乡音

    这首陕西话版的《遇见》真的是太过清新别致,听着也是倍感亲切。跟着选手的歌声进入家乡话状态,那句“我遇见谁 会有怎样...

  • 乡音

    有多久没回家,连乡音的口吻都忘记了。国庆的热闹是集市的开放,不管是从哪里来的人,都挤在那条街上,从这里看到那里,就...

  • 乡音

    从小生在农村,老老少少一口秦腔,也觉得这说法就是哪里都这样说,没什么不妥。直到从收音机里传出另一种声音,半懂不懂,...

  • 乡音

    01乡愁 黄老太真是没有想到黑老头这是多少次打来电话了,气得牙根直痒痒。 “这叫瞪鼻子上脸,没脸没皮”,黄老太耷拉...

  • 乡音

    我们渐渐长大,开口讲家乡话的机会却越来越少了。倒没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的沧桑,毕竟我还是个小毛孩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vpl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