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看《林展霆:“章丘铁锅”卖断货的启示》見一句“洛陽紙貴,章丘無鍋”相當有意思,及後又看《台媒:“安屎之乱”政府束手无策?》,頓覺上面那句話若改成“台灣紙貴,章丘無鍋”或更有意思。您可以將這句話看成兩岸的民生對照。不過,我這篇文章並非用來酸台灣的,而是一種超越兩岸的人類反思。
據《林展霆:“章丘铁锅”卖断货的启示》之言,“章丘無鍋”原因在於《舌尖上的中國3》的“宣傳”,百姓對工匠精神的認可。
據《台媒:“安屎之乱”政府束手无策?》之言,台灣緣何會出現“台灣紙貴”呢?原因在於日據時期,日駐台政府大肆砍伐台灣林木,二戰後日軍撤出,又換國民黨上臺,依然大肆砍伐,未對台灣林木加以保護,致使台灣現在需要通過進口紙漿,方能應付島內用紙需要。現在國際紙漿價格暴漲五成,台灣廁紙不得不應聲漲價。當然,若沒有人“宣傳”斷貨,不會出現搶購潮。
由此觀之,“宣傳”之下,集體處於無意識狀態,均為“宣傳”所左右,終成怪象亂象。“宣傳”是現代經濟的重要手段。無非兩種方法:其一,賣點;其二,痛點。章丘鐵鍋是賣點宣傳。將鐵鍋描述得頗具工匠精神,讓使用者有一種超越實際功用優越感。台灣廁紙則是痛點宣傳。宣稱漲價搶購,不買,恐怕今後不一定有得賣。於是人人揣度,今後總不能象古人那樣用一片竹篾清理便後臀部,於是就連開著豪車的人都加入搶購潮中。從這角度看,台灣廁紙的宣傳尤為成功。
其實,“台灣紙貴”還含有另一痛點。若不是台灣政府長期對台灣林木的大肆砍伐,當不會出現廁紙價格深受國家紙漿價格影響的惡果。這是人類不斷向地球索取資源所必需正視的問題。雖然,我們現在都開始重視環保了。但這是否足夠?實在不敢說。這也如台灣政府那樣,也在30年前就開始禁伐,並加之人工造林,然而,今天依然未能為“台灣紙貴”作些什麽。
時間是個問題。破壞的時間可以相當短暫,然而建設的時間卻需要很長。這難道不應引起我們的反思?
希望我說的“痛點”夠痛。
你說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