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萧条的时期,假如你入不敷出,还有九个孩子,每天嗷嗷待哺。这时,你家门前来了一个头发蓬乱,衣衫褴褛的人,他的胸前挂着树枝做的十字架。他说,他叫耶稣,你会怎么做?
大概大部分的人会微微一笑,把这个人赶走,认为他饿昏了头,想谎称自己是耶稣,来骗取别人的施舍。但是,这九个孩子的母亲,不但把这个自称耶稣的人请进厨房吃东西,还让他带着自己全家四口人和自家人在一起生活了三年,直到这个自称耶稣的裁缝离开。
上面的故事是真实的。《非暴力沟通》的作者卢森堡的外祖母,就是那个将流浪汉请进自己家门的主妇。
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里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是什么让原本相爱的人们互相伤害,又是什么让人们在困境中仍然心存爱意,关爱生命?
在日常生活里,
多少学生,面对每天见面的老师,心存恐惧?
多少孩子,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关上自己房间的房门?
多少爱人,共同生活了一辈子,躺在病床上,才惋惜快乐的回忆那么少?
多少同事,相处的时间比伴侣还多,临到离职了,遗憾没有好好认识彼此?
多少合作伙伴,因为无法信任对方,将富有前途的事业搁置,眼看着竞争团队占领先机?
《非暴力沟通》的作者卢森堡,自童年时期就开始思考类似的问题,最终创立了非暴力沟通国际组织,该组织甚至参与解决国际纷争。
01不正确的沟通方式,将人们推向分离和伤害
我们在看待一个人的行为时,或多或少地会带着某种评价。不自觉地就将人划分成了好人、坏人,道德的或不道德的人。我们甚至把所有自己的不痛快都轻易归结于对方的品质低劣,混淆了事实和评价,而这实际上,都在把关系往敌对和暴力的方向引导。
还记得那个因为网络暴力而自杀的女医生吗?网友在没有搞清真相的情况下,武断地对女医生全家进行了道德审判。女医生遭受了男孩对自己骚扰,男孩家庭对自己精神和身体的双重羞辱,之后再面对排山倒海的网友们莫须有的道德批判,终于绝望。
不轻易对人进行道德审判,是一个人保持公正的基本前提。
道德是抽象的,人是具体鲜活的,事实是复杂的。假如我们习惯了冷静而客观地观察现象,那么女医生的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
02非暴力沟通的模式
非暴力沟通的模式说起来非常简单,无论是表达自己,还是应对对方的要求,都只有四步: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听起来简单,但是这四步却违反了人类遇到不快就反击的本能,因此很难做到。
观察,而不妄下评论;感受,而不要急于判断;体会并说出自己的需要;直接地向对方提出具体请求。
假设你和你的老板在一个月前就提出要休假一个星期去看望你弟弟。到时间了,老板却说人手不够,不能给你放假。想到你为了能够休假,已经加班了一个月,你会说什么?
很大概率,你会说,老板你怎么说话不算话。
安丽就遇到了这件让她愤怒的事,但她按下辞职的念头,决定先只注意事实——老板没有按照约定假;她感到失望;她诚实地想到自己是担心弟弟沉迷游戏,她的失望来自于对自己对弟弟的愧疚。想到这个真正的原因,她平静了下来。她坦率地告诉老板,最近弟弟沉谜游戏,她感到很担忧,她需要为弟弟做些什么。让她吃惊的是,老板提出一个很好的主意,让安丽的弟弟周末到公司来参观,让他了解到游戏制作的真正设计思路,从而了解到游戏让人沉迷的机制。
当我们听到对方的抱怨时,我们是选择倾听、理解,还是批评、指责,也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譬如在工作中,如果我们每次和上级谈话时,都认为是接受命令或指示,就会忽略上级对工作真正在意的地方。如果感到愤怒,试着了解到情绪后面自己的需求,理解对方真正的需要,免于互相攻击,就能为双赢局面打下交流的基础。
03非暴力沟通的受益者正是自己
经常使用非暴力沟通,不但将善意传递给身边的人,更奇妙的是,在一次次对自我渴望的体察中,我们不断得到正面肯定,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因此体谅自己、内心平和。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是培育对自己的爱。
非暴力沟通实际上是让我们抛弃过往生活经验带给我们的,在沟通中所积累的偏见和积习。用最大的善意去了解自己和对方,即使面对让我们愤怒的场景,也能静下来客观评价,重新建立真正有力量、有效的沟通和理解。
卢森堡在书里说了一句幽默而深刻的话:“杀人太肤浅了。”无论是用暴力杀掉一个人的肉体,还是用各种手段来控制一个人的精神,实际上都无法真正有力地说服一个人,也无法达到精神共鸣,无法让我们得到人类所特有的合作、理解带来的精神愉悦。
而在非暴力沟通下,我们才得以打开心与心的隔阂,传达出善意与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