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基本的都用来加班了,每天工作结束都已经是八九点钟了,怎一个苦字了得。
扔掉了很多人羡慕的教师铁饭碗,走入社会后,这就是我现状的一个缩影。后悔么?一年前离开教育口时,我的确在继续还是回去中摇摆和纠结过,到底那个更值一些,现在我也没有答案,不过我不后悔。
有一次回原单位办一些手续,关于房补的。会计跟我说:“你不当老师啦?那你一个月少了一千多块钱的房补呢!一个月一千多就这么没了,多亏啊!”
是啊,不再是老师后,损失了好多:再也没有固定的假期,时间不再是自己,而是来访者或者合作单位的;没有了漫长的寒暑假,孩子第一次远距离出游我也没有陪在他身边;没有了固定的工资收入,每月都得想想我到底需要找些什么活干才能保证收入,而且不停掂量自己凭什么来挣着些钱;没有和孩子们一起生活时那种简单的愉快,没有每天中午休闲的打个篮球的生活,运动的时间一下少了不少;突然从教育口离开,难免被一些人用“拜金”或“失去情怀”评价,情感上从重视、认可、信任转为鄙视,对于失去一些人际的关系的事,我也是有所察觉的……
每天度日,不应该只是计算着不断失去的事物,而是不断增加的东西。——出自一个日本动漫
感慨一下,类似感觉的话,想必是不会出现在“光头强”或者”小头爸爸“的嘴里了吧……
days足球鸡汤动漫……忘了哪本书上提过,交易的英文是tradeoff,对于这个词的解释要分开看,trade和off,当你想要拥有一些事,必然会损失掉很多,这是现实,所以我从教育系统出来后,的确损失了很多,但我也要算算我得到了什么:
#能够用真实的自我,直面客观事实的评价。
记得一次班主任大赛,最初我想以引导学生从努力去赢得尊重的角度来改善自己,改善人际关系。可当我把设计交上去,一出示主题,就被教研员要求改成尊重他人的主题……当时的我,代表区里参加比赛,我不能是我,我是区代表。但我真的难以接受一个不去展示自己真实想法的比赛。纠结和坚持之下,双方妥协,各改按照对方建议改了一些。在之后的几周内,我的设计不停的去拿给各种“专家”,每个人建议都不相同,不按照他们的改,我的设计都无法出现在市里。所以我不停的妥协,但也在坚持。最后对于那篇妥协N次之后的文稿,我自己都不知道到底在说什么了……后来想想,如果当时我放弃自己的坚持,结果也许更好(实施上好多人是会如此的)。但是,几年来我一直做不到……
现在还好,压力虽然更大,可能面临被否定而失去工作机会的危机。但我可以展示我自己真实的想法。用我设计的环节和操作方式去实施,结果的确有好有坏,也曾被评价过30分(满分100)并备注太小儿科,也有被老师洋洋洒洒一大篇文字质疑我的教育理念等等。那个时候,我虽然不舒服,但我可以确定这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我穿着一堆别人认为美丽的外套和装饰后,被人评价为丑陋也好美丽也罢,我反而更难以确定,到底是因为我,还是装饰?亦或是我俩化学反应的结果?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句话有点偏激,但多少像是事业单位的一些风格。我失去保障,承担了生存风险,换来了我可以痛快的以“我自己”去摸爬滚打的机会。
#被现实逼迫,我才看到更多的东西
安全感,是事业单位中最终要的成分,而且这东西是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会体会到。离开教育口的最初几个月里,我明显觉得自己没有安全感,每个月能不能挣到钱都是个未知数,自己是否真有本事去完成任务以及去谋求更高的收入也是一个疑问。这些事在我还是老师的时候,肯定不会去想。虽然那时的自己凭着教育情怀,用心的做好每一件事,尤其是学生的事。但是“良心活”背后是与惰性的对抗。也许我自己都没意识到,但是却不自觉躲过了我不会或者不擅长的事情:真的可以用心理咨询辅导的问题,我可能又会变成心理背景下的谈话和指导,因为我清楚自己咨询那块并不是强项,但我也没有因此逼着自己去提高这块。如果自己阅历文化更多一些,也许能给他更好的引导,而那时我却告诉自己,放手和陪伴。还有一些客观的事情,这个培训不搞也无所谓,搞了不一定会弄好,很可能我就躲了。这种躲是不自觉的。谁会去跟自己不擅长的东西较劲呢?
也许是我性格使然,我并不是自律和远见都那么高的人,所以离开了保护自己的壳,我被逼着要看更多的书,如果一项我并不擅长的工作可以打开业务面,那我肯定也需要跟它死磕。还有上文说的,不停的把真实的自己拿出来被评价,后果也是逼迫你必须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所以我后来跟别人聊天时候会提到,我这一年,比我工作到现在看得书还多……
我现在还是会后悔,后悔对我原来的学生们,如果那个时候我是跟你们收费,被你评价,也许我展示给你们的课会更精细,有追求实用性……现在提高了咨询知识后,也会不时回想,如果那时这么做就好了……我损失了口内的人难以体会的安全感和保障,但我也因此,逼着自己看到了更多,思考了更多……
#我出走,是因为孩子
对于老师的工作,我喜欢上课,我更喜欢班主任,虽然那样累心累力,但我还是喜欢,所以最舍不得的,是跟学生分开。我带过的最后一个班,当时我知道要走,所以更留意每天的回忆,每个学生的一些感动,我都会发在朋友圈中,但是也会惹得媳妇吃醋。我丈母娘也是老师,我媳妇跟我说了这么一件事
因为妈妈是老师,很爱孩子很投入的那种,所以自己总是会担心自己不够好,有危机感。所以在妈妈面前总会表现的特别亲密,虽然自己也能意识到是这样的原因,但是也不可能跳出来。
我是属于一根筋,投入情感就会很投入的状态,所以我开始担心孩子的状态,如果我不投入的爱学生,我可能接受不了自己做那样班主任的生活,但如果投入爱学生,儿子分的情感肯定会跟普通家庭有所不同。这么说也许有些矫情,但是因为上面那个故事,我很担心这样的事情发生,当然,它不是我出走的主要原因,另一个主要原因:钱+视野。金钱毋庸置疑,出来才可能避免那种包月的工资,干的更多获得更多的回报,虽然有风险,但是值得一试。另一方面,我不希望孩子一生看到的职业就只是老师,那对他的视野是一种约束,我希望他能看到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一种充满风险但精彩,一种安逸稳定且富有情趣,怎么选择就是他的事了。
往大点说,如果我希望我家几代后能有个大人物出现的话,跳出本分、安定的状态,我折腾一下,也许就是我的第一步。为了更多,我也是去了跟孩子黏在一起的时间,权衡之后,我做出了选择……
我为了得到一些我想要的,所以我必须理性的选择损失。
“损失厌恶”是人的一种本能思维,给你手里放上5元钱,让你参加一个有奖励的游戏,失败的结果一个是你可能失去3块钱,另一个描述是你能留下两块钱,后一种描述下,更多人选择参与这个游戏。
在做选择的时候,如果你算到更多的是损失,那么这个选择可能永远不会被做出来。
我现在的收入,并没有比在教育口内高多少,也的确失去了安全感和假期,还多了一些自己在乎的人的冷眼。但是看看自己得到了什么,才是生活真正的计算方法。
得知我离开的消息后,好多人调侃的说道我去挣大钱……我是为钱,但也为钱以外其他的一些东西。
从走进和走出教育口,我总能听到一些声音:老师太辛苦,收入少,被上级各种要求还不得不做……可是你会真的愿意用没有假期、失去自主的时间以及没有月收入的风险来换取高收入、真实自我的挑战么?不愿走,是不是还在计算自己损失?继续在岗位上抱怨也是在计算自己的损失,不是么?
题外话,最近看了看郭德纲和曹云金的撕来撕去,以曹为例,不也是在描述自己损失了什么,而郭的回击,也是在告诉他你得到了什么……开头提到过,我现在也算不清究竟哪个更值一些,但我选择计算我得到了什么……套用郭老板的话,天涯犹在……我也不知道我选择对错,只是走着就好……
天涯犹在·我且徐行
啊对了……原来的校长还想找我分享一下出口的经历……以我现在的心态分享,我估计他会杀了我:这不是鼓动老师转行么?后来想想,也未必,毕竟我得到的未必是他们想要的……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