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日本,处在极端民族主义思潮泛滥的时期,面对欧美国家对亚洲的殖民统治,自认文明程度同样发达的日本人,也期许加入殖民行列,拥有扩张帝国的至高权力。在这样的军国主义思想催化下,战争一触即发,日本民众也在惶惶尘嚣里嗅到了战火的恐怖味道,普通人无法阻止国家时政的大趋势,因此,能够利用一己之力影响国民信念,唤起国民良知,成了当时部分具有批判立场的人们所采取的“意识自救”行动。
其中,时任日本明治大学教授的作家吉野源三郎,写下了《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众所周知,这本书后来被收入当时的日本教科书,并影响里数代年轻人。
吉野源三郎在书里生动的为人们讲述了发生在主人公“小哥白尼”生活里的故事,这些关于友情、贫富阶层、霸权、关系、勇气的话题,借由思想丰富又擅长于启发的舅舅的书信指引,意图带动青年人重新回归探索“人,生而为人的基本品格”的元认知。
被赋予了这样使命的主人公,在那样珍贵而敏感的年纪里,关于成长故事就此展开了。作者一定不会想到几十年后,这本书依然影响着宫崎骏大师要重读并翻拍进自己的新作品,同时,作者也一定会欣慰打感慨,《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即使在今日,也影响着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精神世界,成为了难得的人生成长之书。
从现代的视角来看,这本经久耐读的书里面,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人生思考呢。
【“要开心的长大”,和善而坚定的教养】
中学二年级的小哥白尼,是个单亲孩子。曾担任银行要职的父亲去世后,原本生活优渥的他随着母亲迁居到郊外的小房子里,过上了少有拜访者打扰的清净拮据的生活。
小哥白尼虽然成绩数一数二,却调皮捣蛋又贪玩儿,每每被老师请家长,妈妈却只是淡淡的说上一句“又被老师批评了呢。”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边,“请家长”无疑是童叟皆知的“丢脸的事情“,而小哥白尼的妈妈之所以不去过度的苛责孩子,是因为她心里有自己的一套教养哲学:”只要不是给他人造成了困扰,没有父亲的孩子,更要开心的长大”,这是妈妈对儿子柔软而包容的成长心愿。
享受到这样温柔之爱的孩子,思想也获得了自由的生长,加之思想丰富博学的舅舅从旁陪伴引导,造就了小哥白尼独立阳光、善于思考的个性。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被隔代宠溺和以“家庭残缺“为名给予孩子无原则呵护的原生家庭比比皆是,即便是健全的家庭,也会因为毫无原则的放任或过度要求成功学业的管束,而发生极端叛逆、走上歧途甚至毁灭之路的悲剧。
有人会认为,“顺应天性的成长”是正确的教育理念,小哥白尼的妈妈不就是如此吗,而我们也许需要考虑到一词之差的意义,“顺应天性”绝不是“放任天性”。这在屡次的社会热点新闻里,因公共场合父母对孩子疏于管教,导致孩子闯祸造成巨大伤害的事例屡见不鲜。
在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一书里说到:“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哥白尼的母亲以有底线的宽容和信任,营造了“和善而坚定“的教育氛围,这一点,是否将是身为父母的我们,需要为了孩子,而诚心诚意思考和学习的呢,无论如何,现在开始还不晚~
【事物是否袒露真相,取决于你如何待它】
故事的第一篇,以小哥白尼和舅舅站在东京银座百货大楼顶端,俯瞰阴雨中的街区开始。
小哥白尼安静的看着楼宇间的世界,湿透了的万物、懒洋洋的电车、如甲虫般匆匆交错穿行的黑色蓝色(都是阴郁的颜色呢)车流、此时在他眼里,这座严肃又悲伤的城市,被想像成冬日昏暗的大海,海底形形色色不认识的人们在做什么?想什么?是在高处俯瞰“海面”的小哥白尼所不了解的。
人真是渺小,自己看着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看着自己,“每个人都如水分子一样”,随着广阔的世界之海漂流移动、随涨随落。小哥白尼发现“人如分子一般的存在”,洞悉到人与世界的关系并不是以人为中心运转的。
舅舅捕捉到了外甥这一惊人的洞察,极为欣喜佩服,于是在书信里以历史上“哥白尼发现日心说”的故事告诉外甥,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也是以“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格局存在的。
那些所谓“地心说”的人,认识不到人是世界的构成分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是孩童的表现,而成年人坚持这一人生理论的人竟然也不在少数,尤其关乎自身利益时,会以自我利益为中心思考,难以客观的作出判断。具有这样格局的人,永远看不到事情的真相。
书中,舅舅用一段话告诉小哥白尼:“如果人深信地球(自我)是宇宙(世界)的中心,就无法了解宇宙的全貌;同样,一旦仅以自己为中心判断事物,就会无法了解世界的真相,这种人,一定看不到(事物)重大的真理。“
反观现代人们的生活,爱情、家庭、职场、人际关系…,每一场令人烦恼的事情背后,是一群焦虑得想要立刻“被看见”、“被认同”、“被特殊对待”的心,恋人分手是因为“他总是不能及时回复我的信息,我感受不到他的关心”;兄弟反目是因为“我得不到那所房子,你也休想”;冲动的辞职跳槽是因为“领导看不到我的努力”…
这样的不安,看起来于我们个人是天大的麻烦,而放在家庭传承、社会发展的进程里,却都终将是历史中的一段故事。
我们无法左右一切事情以我们的心愿和努力达成“圆满”,如此却要以“地心说”的思考方式,强求他人与环境围绕我们的诉求运转,永远看不到地球(个人)其实是围绕太阳(时代/社会)转动的宇宙真相,由此变得愈发迷茫愚钝而不自知。
“日心说”的格局,将为我们打开人生的另一扇窗,“不回信息就关心的问一问他还好吗”、“我们彼此为家庭和生活都付出了努力,失去房子,还是失去骨肉亲情,我需要选择,”、“我要和老板谈一谈我的规划和顾虑,我要让他了解我希望和他一起做些努力,完成这一季的任务目标”….
出自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提到关注圈和影响圈:“影响圈是你付出行动可以改变的东西,关注圈是你无法改变,只能评论的事物。”
成功的人们将精力放在“影响圈”,积极努力的寻找方法、调整思维方式去改变自己可以改变的事物;怨天尤人者,更多是盯着“关注圈”无法改变的东西而顾影自怜。
讲个小故事,张三和李四都想要创业:
张三说:“我没钱、没人脉,那么多人都已经做起来了,看来我也没有什么竞争优势,所以我要再慎重的谋划谋划,等等机会,这似乎很难,我会谨慎想清楚。”
李四说:“我没钱,不过我可以把这个项目做个具体的计划书去见一些投资人碰碰运气;人脉目前也很少,我会看看联系我的朋友圈和以往的同事老板,请求他们给我一些指点和建议;虽然这个项目目前已经有很多人在做,甚至有头部企业占领了大部分市场,但是我会考虑用户群、产品特性上有什么差异化的优势,可以从小处做起。一切都要尝试嘛~,缺什么补什么就好啦~“
你认为,谁更可能会成功呢?
---------我是分割线 (o^^o)---------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