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评
《人间游戏》:认识人际沟通背后的潜台词

《人间游戏》:认识人际沟通背后的潜台词

作者: 寒色的小书房 | 来源:发表于2023-05-01 20:37 被阅读0次

    短视频上流行一个词叫“直球式表达”,大意是指在沟通中直接表达内心的想法,提出自己的需求。

    比如,男朋友一整天没有回消息,你很担心,也很生气,很多女生的处理方式是生闷气或者冷战。

    而直球式表达是这样的,你可以直接问他:“今天怎么一直没回消息,我很担心你也很想你,能告诉我今天你在忙什么吗?”

    直球式表达似乎可以让我们在沟通中少走很多弯路,可是实际情况是,即使是直球,对方也有可能不接,或者顾左右而言他。

    很多时候,即使我们准备充分,想要来一次推心置腹的沟通依然是那么困难,对方总是不断闹脾气或找茬。

    人人都想高效沟通,可是大多数时候沟通都会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

    为什么会这样?艾瑞克.伯恩在《人间游戏》一书中告诉我们:

    人们之所以不肯“成全”一段人际关系,任由不良沟通作怪,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

    作者艾瑞克.伯恩是美国精神科医师,也是人际沟通分析学的创始人。

    《人间游戏》是艾瑞克.伯恩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人际沟通分析学的经典著作,自1964年面世以来,《人间游戏》一直广受好评,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畅销全球,销量超过500万册。

    本书从基本的理论模型讲起,详细介绍了7种常见的游戏,帮助我们去觉察、分析沟通背后隐藏的心理秘密,启发我们在生活、婚姻、工作、社交中作出积极的改变。

    01  人际沟通中的三种“自我状态”

    星期天晚上,9岁的安安问妈妈,“我的语文课本在哪里?”

    通常情况,妈妈会说,“就在你的书桌上,你自己找找。”

    可是有一天,妈妈心情不太好,她可能没好气地回答:“你叫它呀,看它会不会答应你!”

    当然也有这样的情况,妈妈会生气地说:“跟你说过多少遍了,自己的东西自己收好,每次都丢三落四的。”

    同样的一句话,为什么会得到三种截然不同的回答呢?

    沟通分析理论认为,在每一次沟通中,当沟通发起者开始说话(也可以是作出行动或者其他),反应者会根据自我状态作出反应,并给予回应。

    这里的自我状态,指的是在沟通中,面对不同的行为,一个人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它不代表一种真实身份,而是一种心理现实。

    每个人在人际关系中都会有三种自我状态,艾瑞克.伯恩称它们为父母自我、成人自我和儿童自我。

    父母自我状态

    指的是从父母身上学习到的自我状态,通常来自于父母或者其他的权威形象。

    父母自我状态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表现的自我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一个人会像父母一样反应;另一种是间接影响的自我状态,他会以自己期待的方式作出回应。

    成人自我状态

    这是一种理性、客观处理问题的状态,当一个人处于成人自我状态,那就意味着他能够自主、客观地对所处的情境作出评价,并且可以公正地讨论问题。

    成人自我状态强调的是权衡利弊、公事公办,处于这种状态时,可能会让一个人缺少人情味。

    儿童自我状态

    儿童自我状态的形成于人在儿童时期的感受、思想和行为,长大后,这种自我状态依然存在。

    儿童自我状态也分为两种形式:适应型和自然型。

    适应型表现为听话乖巧,自然型则是叛逆和具有创造性。

    02  基于自我状态下的三种沟通模式

    在人际关系中,每个人都有三种自我状态,当两个人面对面沟通时,会产生9种社会行为矢量,具体为:

    这9种社会行为矢量,可归纳为三种沟通模式,即:互补沟通、交错沟通以及隐藏沟通。

    书中通过一个案例很好的解释了这三种沟通模式。

    沟通发起者提出一个问题,比如:“我们应该坐下来讨论一下为什么你最近喝酒越来越多?”

    这是一个成人自我状态下的刺激,对方不同的反应,会产生不同的沟通效果。

    互补沟通

    面对成人自我,反应者也用成人自我作出回应,比如“我也想弄清楚自己怎么了”,这种模式属于互补沟通。

    互补沟通并不局限于成人自我之间的沟通,它的关键在于交互作用是互补的,也就是说反应者以最合适的自我作出回应。

    比如,发起者安慰反应者,实际上是成人自我与儿童自我的对话,反应者以儿童自我作出回应,这也是一种互补沟通。

    互补沟通应该是沟通中的理想结果,在这个模式中,沟通参与者对刺激的反应都是恰当的,令人愉快的,而且是具有可持续性的。

    不过,互补沟通很容易被扰乱。

    交错沟通

    交错沟通实际上就是反应者以“不恰当”的自我,对发起者的刺激作出回应。

    比如,面对发起者的成人自我,反应者很生气,并且反唇相讥,“你总是喜欢批评我”,这个时候,反应者是在用儿童自我作出回应,这种沟通就是交错沟通。

    当沟通陷入交错状态,沟通就无法再继续下去。

    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沟通方式,也是人们交流困难的源头。

    隐藏沟通

    隐藏沟通涉及两个以上自我状态的活动,是最为普遍的沟通方式。

    这里的隐藏,指的是在除了表面的表达之外,发起者还有意无意地刺激反应者的其他自我状态。

    推销员的例子很好地解释了隐藏沟通。

    推销员:这个更好,不过也更贵。

    顾客:我就要这个。

    上述对话中,表面上双方是通过成人自我沟通,可实际上推销员的成人自我有意指向顾客的儿童自我,顾客的儿童自我让他最终做出决定。

    03  读懂他人的隐藏心理,在社交游戏中掌握主动权

    沟通之所以常常遭遇各种困难,原因在于我们经常面对的都是隐藏沟通,这种沟通方式,也是各种游戏的基础。

    在社交游戏中,只有读懂他人的言外之意,才能找到一个舒服的沟通方式。

    我的一个年轻同事,闲暇聊天时她总是抱怨自己的艰难处境,比如不争气的身体,糟糕的同事关系等等。

    作为同龄人,我们也会给出一些建议,可是她总是有很多理由来拒绝我们的建议。

    比如,她有时候抱怨我们跟她不亲近,可是年轻同事偶尔聚会时约她,她却从不参加。

    从游戏的角度,同事其实是不自觉的进入了“你为什么不——是的,但是”游戏,而我们这些试图改变她的人,何尝不是进入了游戏状态,只不过我们玩的是“酒鬼”游戏,我们扮演的是拯救者的角色。

    站在同事的角度,拯救者应该也是一种讨厌的存在。

    从自我状态出发,拯救者是一种固执的父母自我状态,对于她的成人自我状态,这无疑构成了一种隐藏沟通。

    从生活的很多方面来说,《人间游戏》至少是一种启示,提醒我们注意沟通背后的自我状态,一边作出更优的反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间游戏》:认识人际沟通背后的潜台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wao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