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仿佛任何东西都存在一条鄙视链,当然听音乐也不例外。
在笔者写上一篇关于网易云音乐的用户体验度文章的时候,就有网友表示:
为什么不写写虾米呢?
作为同样居于鄙视链顶端并且一直与网易云音乐势同水火相互挤兑的App,虾米没有网易云那么强大的“情怀留言板”,用户界面也不够美观。
那么,为什么虾米能够在鄙视链大军之中异军突起,雄踞于鄙视链的顶端,并且能够与网易云音乐相抗衡呢?
今天,我们就来试着揭示一下:隐藏在虾米背后的秘密(ヾノ꒪ཫ꒪)
音乐分类
首先是音乐分类,虾米有一个非常详尽的音乐风格列表。
它有24个大风格类别,而每个大类别里又有数十种子类别,合起来有几百种音乐风格类型。
在点击进入每个音乐风格标签后,它会显示音乐风格的概括介绍,以及代表曲目,代表艺人,非常方便用户了解。
相对的,网易云的音乐风格分类则没有这么细致,它的音乐分类法更加主流,但是非常粗糙。
当然,对于大多数对音乐类别要求没有那么高的听众来说,这么宽泛的分类法已经足够了。
但是对于骨灰级的音乐发烧友或者对想要深入了解音乐流派极其差别的听众们来说,就显然不够用了。
但是,网易云对于来自用户的歌单采用了另外一种不算系统的归类。
网易云歌单的这种特殊分类方式很有意思:场景分类,情感分类,主题分类。
有些时候人们并不在乎听的是谁的歌曲,而只是想在某些场景中听一些和适宜的音乐,这种场景分类就偏向于满足人情感上的需求,亦或者某个主题下的音乐。
这样的分类方式显得非常人性化。
虾米虽然也有歌单的分类,但由于它的分类方式来自用户制作歌单时使用的标签,从而使得品类太过繁多,也存在着大量重复的类别。
所以虾米的歌单分类其实非常不好用(9万多个歌单标签,光看这数目头就晕了)。
音乐信息
笔者在整理摇滚史的极端金属篇章时,发现一直使用的网易云音乐已经满足不了我的需求了,因为它对于乐队发行专辑的日期有着许多严重错误,甚至乐队介绍也很不走心。
比如Immortal乐队(有关于这支乐队的一些信息可以关注副推文《从零开始说摇滚》系列的黑金属篇章),网易云的乐队介绍是这样的。
这段非常敷衍的文字来自百度百科。
而它显示的所有专辑中有六张专辑发行于2007年。(如果是真的那实在是太高产了)
而虾米音乐的介绍就详细得多,信息也都来自维基百科,相比较百度百科,维基靠谱多了。
对于乐队艺人的作品分类,虾米也是做的非常详尽,甚至分类了录音室专辑(正式专辑),EP(单曲,迷你专辑),现场专辑等等,而发行日期也都很准确。
其实音乐网站上出现一些信息错误很正常(笔者写东西也经常出纰漏)。
然而虾米之所以会更准确是因为它开放了用户修改通道。
任何用户在发现专辑或是艺人的信息不准确或是不完整都可以自行添加修改,然后注明信息来源。后台通过验证后再进行修改补充。
这就难怪虾米的用户会觉得自己是站在鄙视链的顶端了,因为这些信息的完善都来自他们自己,每一次信息提交通过审核的那种满足感会油然而生。
网易云虽然也会采纳来自用户的指正,只是它的流程周期很长,于是错误堆积得越来越多。
而且很明显他们改正错误有着很明显的先后顺序,那些更受欢迎的艺人、歌曲,优先改正。
那些稍微小众一点的押后,至于那种几乎没什么人听的歌曲,管它呢,反正也没多少人会发现。
音乐库
世界上每天都会有成千上万张专辑发行,任何一个音乐网站都不可能将所有的专辑纳入库中,那么它们又是如何添加新专辑的呢?
流行的自然不用说,排行榜公告牌天天都会更新。
然而那些很小众的专辑又是怎么添加?——答案还是得靠用户。
网易云有一个专门的官号来接收采纳用户提交的专辑信息,之前说到的歌曲信息纠错也是与之联系。
但沟通时候没有一个标准流程,很费劲,周期也长。
虾米则是让用户自主开放地添加专辑,先填写专辑资料,通过一天的审核通过以后就可以将音频上传到音乐库内。
再经过一天的审核时间后就会出现在网站中了。
笔者做过一个试验,上传了一张虾米没有的专辑,它会出现在个人账户中我的贡献里面。
虾米的这套音乐库补全方式非常方便。
版权问题?
用户只负责上传,版权问题交给虾米就行了。
现在,回到标题——为什么虾米能够站在音乐APP鄙视链的顶端?
我们可以说它靠的是专业性和快速的反馈:
因为用户能从虾米音乐网上得到更系统更准确的音乐人或专辑信息,而这些信息的修改补充又是靠着用户群的逐渐积累,在这方面,虾米官方及时专业的处理态度让人们更乐于为网站上的内容更新与完善作出贡献。
久而久之虾米就成了那些喜欢将音乐细分,喜欢研究音乐人文的用户聚集地。
当然网易云与虾米各有各的好,网易云是个更有人情味,更具有社交性,也更好看的App。
到底要用哪个App,当然还是看个人的需求。
至于鄙视链神马的,他们鄙视他们的,咱们还是听听歌就挺好的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