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11:《语言学的邀请》第3章第4-5节
阅读内容:
3.4 “怒词”和“喜词”
(怒词(snarl-words),表达怒意之词;喜词(purr-words),表达好感之词。——译注)
读者朋友在阅读本书时应当记得,我们在这里并不是将语言看作一种孤立的现象来加以研究,而是从它在人类活动(那些构成它的背景而不属于语言范围的全部语境)里的作用来研究它的。用声带发声是一种肌肉活动,与别的肌肉活动一样,它也常常是不由自主的。我们对强有力的刺激——譬如说,一件使我们愤怒不已的事情——的反应,是许多肌肉和生理现象的综合,我们的战斗肌肉收缩起来,血压升高,心跳加速,身体里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用力抓住头发......可能还会咆哮作声。也许我们已经进化得太看重尊严,不好意思再像狗一样狺狺大叫,但是我们所做的事情也只不过是比这略胜一筹而已,因为我们会骂人“该死的东西!” “混蛋!” “人渣!” “卑鄙小人!” 同理,假如我们为快感所激动,我们虽然不至于会像小猫一样摇尾巴,低声喵喵地叫,却会说出“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女孩子”等一类的话。
这些话是直接表示赞成或不赞成的,因此是最简单的判断。我们可以称它们为人类的“怒”和“喜”的方式。“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女孩子”,并没有说出那个女孩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它只不过是一种表示快慰的声音。这一点看上去似乎再清楚不过,可是不知道有多少次,当说者说了这句话,听者听到后,双方都认为已经讲过了关于这个女孩子的事情。有些演说家和社论作者激愤地发言要求控制“法西斯” “贪婪的资本家” “华尔街” “激进分子” “外国思想”,或是过分热情地颂赞“我们的生活方式”时,倘若我们分析一下他们所用的词句,就可以看出这种错误特别多。动听的字眼、精致的句子结构和表面上似乎是从深入的理论,常会使我们感到“言之有物”。可是只要稍微仔细审查一下,我们就会发觉这些话的意思只不过是:凡是我们所恨的(“法西斯” “华尔街”等),我们就恨到极点,凡是我们所喜爱的(“我们的生活方式”等),我们就爱到极点。这些词句都可以叫做“怒词”和“喜词”,它们绝对不是描写外相世界中实际情况的报告。
把这些判断叫做“怒词”或“喜词”,并不是说事情就此可以了结,而是要我们小心地确定它们的意思究竟属于哪一类——“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女孩子”这样一句话,应该视为言者心境的表现,而不是任何关于那个女孩子的事实的显示。倘若有关“法西斯”或“贪婪的资本家”的那些“怒词”有了可以证实的报告作为后盾——也就是说,所谓“法西斯”或“贪婪的资本家”究竟指什么人,我们在事前已经达成一致看法——我们也许就能找到和说话的人一样激动的理由。倘若关于“世界上最好的女孩子”那些“喜词”有能够证实的报告作为后盾,证明了她的外表、风度、厨艺等各方面确是胜人一筹,我们也许也能找到赞美她的理由。不过,倘若只有“怒词”和“喜词”而没有可证实的报告作为后盾,我们最多只能想到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会那么想?“此外就没有别的可以讨论下去了。
“里根总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还是一个善于演戏的政客?” “瓦格纳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音乐家,还是在发神经病似的乱嘈乱叫?” “网球和棒球哪一样是一种较好的运动?” “支持堕胎的人是杀人犯,还是爱护孩子者?” “反对枪支管制的人是疯子,还是自由的捍卫者?” 像这类问题,只允许你在两个截然相反的答案中挑一个,因此,无论你赞成哪一方,你都把自己降低到了与对方同样固执愚蠢的程度。可是,我们若是能够换一种方式提出问题:“你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里根(瓦格纳或网球)?” “你为什么支持(或反对)堕胎(枪支管制)?” 我们就可以对自己的朋友或近邻多一些了解。了解了他们的意见和理由,我们也会变得比讨论以前稍稍聪明一些,稍稍多知道一些,或者稍稍公正一点。
3.5 判断如何阻碍了思想
像“他是一个好孩子” “那次礼拜仪式真美” “棒球是一项健康运动” “她非常让人讨厌”这样的判断性陈述是一种结论,总结了许多先前已经注意到的事实。许多学生面对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常常写不到老师规定的长度,因为他们只写了一两段就把全篇意思都说完了,这一点读者朋友想必都很熟悉。他们之所以会写不下去,是因为他们在头两段文字里下判断太多,所以后面也就没有什么可说的。若不是他们不是一开头就下结论,而是先讲看到的事实,绝对不会有写不长的困难。事实上,这样的作文往往又流于太长,因为一般没有经验的作者分辨不出哪些材料重要、哪些材料不重要,往往一听说要举事实,就会举得太多。
在一篇作文刚开始不久时就下判断,另外还会有一个结果,就是作者本人会一时看不清楚问题;我们在日常思考中所下的粗略判断也是如此。譬如说,倘若我们写一篇作文,一开始就说“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银行家” “她是一位典型聪明伶俐的女生”,如果我们想要再写下去,就非得使后面说的话与前面的判断相一致。这样一来,这位“银行家”和这位“女生”自身有什么特别的个性,也就完全顾及不到了。接下去所说的就不是看到的事实,而是作者个人从他以前看过的小说、电影、图画等中所得到的关于“银行家”或“聪明女生”的典型印象。换句话说,判断下的太早,往往会使我们看不清楚近在眼前的事物。即使作者在作文开始时心里十分肯定他要描写的人是一个“懒虫”,他要描写的风景确是一处“美丽的世外桃源”,他也应该认真地暂时把这种观念抛到脑后,以免阻碍自己的视野,看不清楚事物的真相。
按要求完成以下作业:
1、请用划词的方法逐字阅读本段内容。(可划词后拍照、截图,上传图片)
2、请用自己的语言分别重述“怒词”和“喜词”的定义?(不必过于追求精确,只要是充分思考过的即可)
我们对外界强烈刺激会产生什么反应?肌肉收缩,血压升高,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脸色巨变,跺脚,跳跃,转圈圈,抓头发等等…… 还有声带肌肉震动--发出咆哮作声。咆哮不文雅,走向文明的我们用语言表达:混蛋!人渣!他就是个大骗子!So cute!你是人间四月天 ❤……
他为什么渣?她是哪里、如何独特,成为你心中的四月天?你并没有说,这些语言不是描写外相世界中实际情况的报告。还有更多动听的字眼、精致的句子结构、表面上深刻的理论,细细推敲其实并非言之有物,这些直接表示赞成活不赞成话,作者称之为“喜词”和“怒词”。
这些话没有可证实的报告作为后盾,它们是一种最简单的判断。如果想了解更多,我们可以用提问的方式:你为什么说他渣?他欺骗了什么?它如何可爱?这样就会避免被语义环境洗脑,更公正和聪明一点。
所以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判断文章是否有可证实的报告,来支撑作者的判断。在我们写一篇文章的时候,避免一开始由着自己主观感受下结论,一旦结论已下,可能会觉得没啥可写的了,并且剩下的所有例证都是围绕着这个结论而展开,难免有所偏颇。
随便翻开今天的微信《领导想提拔你,从来看的不是努力!》 光这题目加符号,就带着三分不容辩驳,三分怒其不争,三分同仇敌忾,还有一分get到诀窍的优越感。点开里面的内容,三段苦逼努力却不得善终的故事,配上痛哭的动图和主人公不甘的呐喊:辛苦加班三年,落下一身病痛,竟然比不过一个应届生!令观者悲从中来,怒火中烧,仿佛看到自己。铺垫过后就是高潮了:4天0基础入门Python,原价156元,现在只要8块9.不过只有100个名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