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豆瓣上看到一篇日记,叫《后会无期:致消失的笔友》。
文章描述了两个陌生人如何成为笔友,如何写信,之后又断绝联系,很久以后作者又去试着联系那个笔友,最后意外发现笔友去世的故事。文字轻描淡写,读起来不胜唏嘘。文章说到,98年那个时候很流行找笔友,这两个人也是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征笔友的启事认识的。生于90年代的我,是无法体会“笔友”这二字的含义。如果搁现在大张旗鼓地征婚还有人信,征笔友绝对是稀罕事儿了。
他们聊理想,聊人生,聊读书,聊电影,谈家庭琐事,说日常生活。那个时候邮件慢,一年也写不了几封信。正如木心说的:“从前慢,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现在呢?日子匆匆,形色也匆匆,车马也快了,通讯发达了,一生可能会爱好几个人,时代在变,我们对感情似乎不那么专注,或者说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笔友是灵魂之友,文字承载着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全部坦诚的思想,而信件将时间沉淀化作浓浓的情意。见字如面,看信、写信,我们似乎就在和我们的朋友对话一样,即使这个陌生人我们从未谋面。
文章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地址一换,也就失联了,人就像消失了一样,再也无处寻去。”
我想,写信的时候其实也是这样的一种“消失”的状态,我们与当下所处的环境隔离开,眼中只有我的笔友。这个意义上,我已经消失于现实世界,他成为了我唯一的倾听者和对话者,这种思想的交流和灵魂的对话的过程是十分愉悦的。
为什么说现在“有趣的灵魂太少”,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从根本上就没有做那些关于灵魂层面交流的事情,我们只是在交换着肉体与一些浮躁好看的皮囊而已。我们视微信朋友圈如命,视各种社交软件如命,但它们之间充斥着太多的庸俗、炫耀、浮躁,有时候也不那么真实,不那么自由,我们似乎有了一篇崭新的天地,却不知我们失去了精神的自留地。而像写作,像笔友,这些精神交流的很好的形式,在现世却被大多人遗忘了。
我发现,豆瓣现在还有类似笔友的小组,有心人可以去尝试看看吧,说不定就会结交一两个陌生的好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