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别人的人生都是一片光明美好,自己的人生则是狼藉一片,惨不忍睹。
事实上别人的美好背后都有外人看不到的艰辛与不易,是他们对待人生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成就了自己的人生。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自律。
“自律”最早出自《左传 哀公十六年》,意思是遵己守法和自我约束。
这是从道德层面对自律的释义。今天,我想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解读“自律”。
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和解决痛苦。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M.斯科特.派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人生苦难重重。
人生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小到饮食起居,大到事业、婚姻家庭,使我们疲于奔命,经受着痛苦、沮丧、纠结、恐惧、失望甚至绝望的折磨,让我们身心交瘁,给心灵带来莫大的痛苦。
正是因为人生际遇中种种矛盾和冲突常常带给我们心灵不能承受的痛苦,才将之视为问题。也因为我们常常处于人生各种问题之中,我们才觉得人生苦难重重。
美国先哲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唯有痛苦才能给人带来教益”。
智慧的人面对问题不会逃避,而是直面问题直至解决它。
但大多数人缺乏这种智慧。其实人人都害怕承受痛苦,遇到问题往往选择拖延、逃避,希望问题自己消失;或者视若无睹,忘记它的存在;或者假装看不见;也有人借助于药物和毒品来麻痹自己,以获得片刻的解脱。
这些替代品最终带给人的痛苦永远大于所逃避的痛苦。
而且,回避和逃避问题的倾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事实上,不顾一切的逃避问题和痛苦,不仅会错失解决问题、促进心灵成长的机会,还会使我们患上心理疾病。
那么怎样通过自律来让我们的人生更幸福更成功呢?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了阐述。
1
推迟满足感
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在充满问题和痛苦的人生中,推迟满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在工作中,也许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时候:当我们同时面对几项工作任务时,往往将容易做的事放在最前面,将困难的事放在最后做。
这样的排序和我们对困难的回避,在做困难事情时,往往没了足够的时间,要么草草了事,要么拖延着不做了,在让我们产生沮丧或挫败感的同时,无形中增加了工作对我们的压力。
分析这个过程,就会发现,我们很多人都会这样做,因为做容易的事带给我们一种满足感,做那些棘手的事会让我们不太舒服。
我们都愿意即时享受这种“满足感”,而不愿意花足够的时间来应对那种不舒服的感觉。
另一种常见的情形是,为了避免问题带来的痛苦,往往选择忽视问题的存在,这也反映出人们不愿推迟满足感的心理。
比如,发现婚姻已经出现了问题,但因为不愿面对痛苦,而选择回避或坐等问题自然消失。事实上,问题不可能自行消失,若不解决会永远存在。
当问题出现时,如果尽早面对问题,把满足感向后推迟,放弃暂时的安逸,去体验程度较大的痛苦,这才是对待问题和痛苦最明智的做法。
现在承受痛苦,将来就可能获得更大的满足感。
而现在如果不解决问题,日后的痛苦会更大,延续的时间会更长。
很多“问题学生”,就是因为不懂“先吃苦,后享受”的原则,不用功学习,成绩远远落后于别人。他们上网,旷课逃学,甚至打架斗殴,他们做事只凭一时冲动,不愿思考,没有耐心,很容易与毒品相伴。“先享受,后付费”成了他们人生的座右铭。
这样的孩子日后的人生会比别人更艰难、更痛苦,生活会更糟糕。
因此,早在童年时,从5岁开始就可以让孩子学习自律的原则,进行延迟满足感的训练:先承受痛苦,再享受快乐。
比如,回家先做完功课再看电视或玩耍。
这样的话,当孩子12岁时就可以不用父母催促而自觉完成功课,到了十五六岁,他们就会将这个原则一种习惯,成为自己的一种常态。
因此,培养“先吃苦,后享受”的行为习惯,能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自我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
2
承担责任
如果不及时的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就会像山一样横亘在我们的生活和心中,给自己无尽的痛苦。
一位美国作家说过: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是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面对自己的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我们应该勇敢地说“这是我的问题,要由我来解决。”
事实上很多人都忽视了这个道理。要么等别人来解决,要么认为自己无力解决。
比如,有些家庭的孩子回家不做功课,看电视、玩游戏,以至于不能按时交作业。
有一些父母会说,这不是我的责任,这是教育体制的问题,是老师布置作业太多,学生负担太重。
另外一些父母则会觉得,都是自己的错,是自己没有能力,没有尽到督促的责任。
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将责任推给外界,一种将责任全部归因为自己,这都是在逃避问题。
第一种人,觉得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就会为自己带来压力和痛苦。而躲开这种痛苦,有时候意味着放弃自己的权力,实际上就是在逃避自由。
比如,对工作现有的状态不满意,认为全是老板的错。
如果认为责任全在老板,自己毫无责任,一心等老板来解决问题,那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权力和自由。
第二种人,觉得自己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产生了一种无助感或自我怀疑。究其根源,还是他们在逃避责任,不为自己的问题和生活负责,他们感到无力,是因为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力量。
人一辈子都充满了选择和决定的机会,接受这一事实,就会成为一个自由的人;无法接受这种事实,就会永远觉得自己是个牺牲品。
3
忠于事实
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得心应手;对事实了解得越少,思维就维混乱。
对这个世界,以及对我们自己和他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所谓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和见识等等很多因素导致了我们对现实的不同观念,这些观念就像一张地图指导我们去了解自己的人生地形与地貌,指引自己的道路。
正常情况下,我们随着对世界认识的加深,以及阅历的增长,这张地图会根据现实不断的修改翻新。
但有些人的人生地图太过陈旧,受个人的成长过程的影响,很多地方都还保持着以前的样子,用这张过时的地图来指导自己的人生,就会与现实发生冲突,看不清现实真正的样子。
这时候,我们就要进行自我反省,面对现实,及时修改自己的地图,只有这样,完全忠于事实,才能让心灵获得成长,心智走向成熟。
完全忠于事实的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它意味着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进行不间断的自我反省,包括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反省,并将思考与行动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意味着我们要敢于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只有这样才能确定我们的地图是否与事实相符合。也只有接收挑战才能改变。
第三方面要求我们需要一辈子保持诚实。
但保持诚实可能会带来痛苦。人们说谎就是为了逃避质疑带来的痛苦。
人们不仅对别人撒谎,也对自己撒谎。对别人撒谎时因为违背了自己的良知,会自我谴责。为了逃避这种痛苦,人们便会对自己撒谎。
生活中自欺欺人的谎言各式各样,不可胜数。
谎言通常分为两种:
白色谎言:其本身部分能反映事实,却有意隐瞒大部分真相。
白色谎言是最常见的撒谎方式,被认为是善意的谎言,因而为戴着“不想伤害别人感情”的面具,更容易得到人们的宽容和认可。
黑色谎言:就是彻头彻尾的撒谎,说的情况与现实完全不符。
有时候,我们要追求绝对的诚实几乎是不可能,所谓祸从口出,凡事直言不讳的人,会对个人和组织造成威协。
所以我们应该有选择性的表达意见和想法,在忠于事实是否许可之间寻找平衡点。
怎么做才能不违背忠于事实的自律精神?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原则:
永远不要说假话,避免黑色谎言。
除非迫不得已或重大因素的考虑,不说出全部就等于撒谎。
不可因自私自利而隐瞒部分真相。
4
保持平衡
自律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判断力。你要以追求诚实为己任,也需要隐瞒部分事实和真相。你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你既要学会推迟满足感,先苦后甜,把目光放远,同时又要尽可能过好当前的生活,让人生的快乐多于痛苦。换句话说,自律本身需要把持得当,保持平衡
要保持平衡,就要具有弹性的、灵活的行为方式和方法,这种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放弃”。
放弃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痛苦,不管你愿不愿意,除非你一直留在原地,人生中的放弃是不可避免的。
就像身体的新陈代谢,旧的东西被新的取代,在新旧交替之间,身体才得以健康成长。
同样,我们的“精神的”放弃是我们成年生活必须接收的一个事实,也是促进心智成熟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
在肯定自我的同时,放弃一部分旧的已经过时的观念,接纳新的观念和想法,这种“兼容并包”是我们保持平衡生活的根本。
如果你的人生目标就是逃避痛苦,那你完全可以得过且过,不必在意心灵的成长。
如果你想要不一样的人生,那就要敢于挑战人生各个阶段的问题,选择先吃苦,后享受的自律原则,诚实面对生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断的放弃旧的自己、接纳新的自己,磨练你的意志,你就会成为一个心智成熟的有智慧的人。
这样的人生将注定与众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