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越大,越发体会到生气的不必要性。倒不是考虑到生气有多伤身、伤心,毕竟伤一次也不会有致命危险。只是忽然想通,生气的本质就是在一场与他人的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不平衡感作祟,然后用尽恶毒的想法去揣度对方,揭穿伪装的面目。气着自己,也伤不到对方半分,这种挫败感比生气本身更让人生气。
人的一生,何为责任?何为义务?这个时候,我希望自己能够冷静,去思考我说过的不合时宜的话,或者我做过的不切实际的事。要改变一个人是很难的,但改变自己似乎没那么难。既然改变不了别人,只能改变自己。所以,大多时候的我不是真正的我。我的开怀大笑,我的不拘小节,我所有让人称赞的一面都是假面。我的自私、纠结、毫无耐心全都被压制到不安的深渊。对自身的惶恐、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像湖面的涟漪一圈圈扩大。我感激生命中出现的一切美好事物,包括我爱的和爱我的朋友,“幸福”说起来是一个很飘渺的词汇,但有时候就是那么脚踏实地的存在。
很多时候我也在思考人所背负的责任和义务。真要把两者彻底划清界限是非常困难的,年少时享受了什么,青年时就要尽数奉还。听闻朋友的一件事,因为害怕女儿远嫁,父母年迈时无人养老,遂不同意女儿的恋爱。听来很荒唐,但又不是无迹可寻。目前为止,父母是唯一不用持证上岗的职业。
何为责任?何为义务?
我觉得在选择婚姻前就应该考虑这个问题,你是否做好了承担整个家庭事务的准备,是否做好了未来的很多年要被孩子牵绊的准备。你可能会失去大部分的自由,失去人人称羡的单身生活。那么你又会得到什么?血浓于水的亲情,教育与抚养生出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每一种生活状态都是不同的体验,没有好坏之分。但我觉得,就目前的社会现状来说,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做好步入婚姻的准备而一脚踏了进去。
总听长辈们闲聊提到,我们家还没有完成任务。父母把子女的终身大事当成任务去完成,子女能幸福到哪里去。突然想到,人生的两大幸事,一是有开明的父母,二是有温柔的爱人。前者靠天生,后者看运气。其实这种说法不完全对,开明父母的教育方式决定了孩子的初步成长轨迹,成年后自然不难找到温柔的爱人。
我身边向往婚姻的朋友有一些,畏惧婚姻的朋友更多。一到十七岁,就忘了十六岁的感觉。明明当年大家还是灰头土脸地坐在一间教室奋笔疾书,然而现在就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如果在中国不结婚不会被指点被诟病被当作另类,我想,我这些恐婚的朋友都是会继续放飞自我的。但是呢,婚姻又是充满诱惑力的。它带来的安全感、踏实感是其他很多选择所达不到的。
所以,曾经说过不想结婚的朋友开始考虑结婚事宜。我呢,还在想着自己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长大,真正的成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