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陪老大去看华夏学校的高老师,他说正在读《长征》,他说我们的政策里有传统文化。我就问他什么是传统文化。他以为我只是随便提提,我郑重其事地问高老师什么是传统文化,他没有回答,后来老二要出去,我就带老二先行离开。
其实前几天上海一朋友带着全家人来我家,我们相处了两天,聊了很多。当说到男方的弟弟的两个孩子在老家爷爷奶奶带,非常乖,读书也很好,我问孩子母亲的情况。听他们讲,孩子母亲年龄很轻,是她追的弟弟,一同出去打工,然后生了孩子留在老家,但是每次回去,因为婆婆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弟媳妇从来没有顶撞过婆婆,也不会问婆婆“这个要不要,那个要不要”直接打扫卫生,该扔的扔,该添的添,她一回家就窗明几净。我连声说“难怪,难怪”虽然不认识孩子的母亲,但是从孩子的状态一定能够看到母亲的状态,特别是孝道方面。孝顺的儿媳妇会生好孩子,虽然是隔代教育。比如朋友,虽然给婆婆家出了不少钱,甚至比弟媳妇多,但是到婆家一点都不亲近,甚至会替先生打抱不平,她家先生说自己都没有觉得委屈了。果然,好好的孩子,轻度抑郁。其实我以前也和朋友一样,比她更甚,不仅替先生打抱不平,自己更是委屈,要不是学了孝道,这会儿不知道有多惨。
传统文化推广出现问题恰恰在此。比如朋友的弟媳妇在打工,她根本不知道传统文化是什么,更没有机会学习,可是她处处就是按照传统文化的孝道做的,她做得合乎道。而我,虽然学了孝道,也可以给别人讲孝道,但是自己做得不好,这样去推广,必然是有问题的。我还自以为了不起,见人就讲文化,特别是碰到打工的就劝人家要行孝,想起来就汗颜。这几天频频被打脸。我一直跟老大说现在地方大学的学风多么不好,可是老大就很疑惑,他的那帮中学朋友,无论是进了985还是专科,一个一个都很上进,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事后我也在反省,在分析,无论什么样的群体,都不是一刀切,有好的,有不好的,周围是什么人,其实是和本人同频共振的。我们讲问题就比较极端,就看不到正常的那一部分,这本身就是传播文化之大忌。碰到那些合乎道的群体,我们应该欢喜,应该感激,应该承认他们比我们做得好,把他们作为学习力行的榜样,而不是一味灌输自己的观点。
突然想起我家先生,昨天和朋友聊天时提到,他在给婆婆写信的时候,把所有的心都注入笔端,所以信就很有能量,婆婆读了信整个状态就变了。那就是致诚的心啊!诚则明!
在学习文化的道路上,自己只是一个小学生。唯有谦卑,唯有践行,提升自己,才不会给文化抹黑。因此当务之急不是传播文化,而是践行文化。其实践行文化,就是最好的传播文化的方式。践行和传播,是一不是二。就像那个弟媳妇,她在践行文化而不知自己在践行文化,她对周围人的孝道的影响就很大。对,那些时时在道上的人,恰好是力行的老师,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