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读散文,尤其喜欢把情绪藏在字里行间,让人读着读着就心境舒朗起来的文章。而且时间长了还有一个小毛病,那就是除了史铁生老师,明晃晃地讲大道理的散文,都不想去碰,对生命的体验和思考,是很个性化的事,需在一个个春夏秋冬里慢慢感受。
时间久了,发现丁立梅老师的文章越读越多,越读越爱。
她的作品多以日常生活为素材,将普通人物的故事、平凡的场景融入文字中,展现出生活的真实与美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
比如今天看到的这篇《花开在野》,一下子唤醒了幼时的记忆。那时房前屋后的花,不像城里苗圃中的花那样娇贵,也没有在像样的精致花盆居住,只是随意生长着。
南面的院墙上有棵仙人掌,坐在破瓦罐里,东一朵西一朵开自己的花。夕颜在清晨踮起脚尖,把一朵蓝色或紫色的小花挂上篱笆。最常见的太阳花在墙角,在路边,在牛羊踩过的蹄印儿里尽力地伸展。更多的花在春天,在野外,东南西北,任意走上一遭,都能和一朵陌生的美丽相遇,就像文中写的那样:“走着走着,就与花草们相遇了”,初初相见,满心欢喜。
田埂上或树林里,“泽漆可以跑到毛茛家里做客。宝盖草会跟蒲公英挤在一张床上。桔梗和野牵牛勾肩搭背,亲密无间。野豌豆罩着阿拉伯婆婆纳﹣-它那么纤细,竟也有着侠义心肠。桃花在桃树枝上开着,油菜花在桃树底下开着,茅草在河岸边扎根,旋覆花跑过来撒欢。”
多欢快亲密的场景,丁立梅老师特别擅长运用清新、简洁、流畅的语言,借助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
在野外,人们很容易就被一朵花俘虏。比如,一朵紫花地丁。比如,一朵蒲儿根。比如,一朵莺萝或芍药。比如一颗高傲的山茶花,你会惊叹,在无人照顾,少人关心的野外,它们怎么会那么美,美得像一朵被霞光映照着的云。美得像太阳,像月亮,像星星,像一串蹦跳的音符。
这美丽有幸被你遇见,它们也没有骄傲,如常在风中摇荡着,你来与不来,它都会在,它都尽力地开。有一种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需要修饰,不需要比较,你开你的,我开我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更别说"泉瀑涓涓净,山花霭霭飞",花开在深山幽谷里,飞上悬崖峭壁,哪怕在峭壁的石缝里,它也能活得怡然自得,一派天真。
难怪李娟老师讲:作家的使命就是让一个东西显示出它的面貌!幼时对花朵之美满心激荡的感动,在此文中被一一道破,妥帖表达,仿佛丁立梅老师也在那个春天,来过那面山坡,那些微小的细节和瞬间的情感波动,她都经历过。
她和我们一起端详过那些花,“无数的野芫荽,淡紫色的小花,盘在一起,盘成一只只精致的花碟子,装得下清风,装得下春雨,装得下日月星辰,装得下任何目光的审视。”
她和我们一起惊叹过生命的神奇和美妙。一朵花,它隐藏在大地腹部,隐藏在某颗种子里,经历了怎样的黑暗和等待,才拥有这样的颜色、气味和姿态?
一朵花的盛开,就像一个传说。
没错,平平常常的一朵花,平平常常的一个人,都是生命的奇迹!不管是在山野还是庙堂,沿着生长的轨迹,开出自己的花朵,哪怕不能开花,用绿意装点过春天,也是生命的本意。丁立梅老师特别能在平凡的生活琐事中挖掘出美好与温情,给予读者心灵上的慰藉和安抚,引你我去思考那些本质的、基础的道理,而不是被时代风云裹挟着向前拼命追。
如她所说,欣赏一朵花,会教会人很多,会想到一些美好的事情,“云朵安详,清风温柔,从前人的笑脸,似乎到了眼前。”
最后,读这篇文章的我们,也会和她一样重新捡拾起生命里的天真、喜悦和粲然,人间值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