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有一些些明白了:
上次问到我父关于显化,我问我需要做什么让它来?
他说——“笑”。
只是笑吗?
“什么都不做,就只是笑?”
“对。”
后来发现,能做到只是“笑”,那可真是非常了不起的事啊。
而我那时并没有做到,反倒自己搞出来很多小动作,然后一一清理。
上次出于恐惧,急着安身,再次问他意见。
他反问我,“做这件事喜欢吗?开心吗?”
“不喜欢。”
“去做你喜欢的事。”
“我不清楚我喜欢什么。”
“去弄清楚。”
他让我只管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自然会得到支持。
“如果我喜欢的事并没有服务他人呢?”
“可以。”
“我做喜欢的事根本就没有为人服务的目的,也可以吗?”
“可以。”
“如果我只是喜欢玩儿呢?”
“可以。”
“这都可以?!”
“对。”
这实在太颠覆我一贯奉行的“付出与回报”的常理了:
“不付出怎么会有回报?”
“我要得到我想要的,难道不需要先做一些事吗?”
“单单只是玩儿,就会得到支持和奖励?”
我有诸多的疑问,实在诧异,难以置信。
过去这段时间,随着很多事情的推进,忽然对我父的话有些懂了:
“付出与回报”的定律,其实是表面所【呈现出来的形式】,而不是事物运作的【背后动机】。
我们把看到的表象当做了动机,由此总结出来一系列“定律”,并把定律当做了动机。
回到我的“玩儿”上来。
第一次对“玩儿”开始有感触,意识到“玩儿”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其实是女儿给出的启示和教导。
它是生命里的软黄金,一个会玩儿、会愉悦自己的人,在穿越【灵魂暗夜】、在【破壳】的过程里不会轻易放弃。
“玩儿”,就像黑暗里的一点烛光。
这个“玩儿”是真正的喜欢,是自己喜欢,不是对他人喜欢的迎合与取悦。
它是很纯粹的,很纯粹的取悦自己,它让你自己发自内心的喜悦。
能让自己喜悦的东西,带来了愉悦的感受和美好的体验,而这些体验过的美好,会成为我们穿越激流时的铠甲,也是我们沉醉其中时所呈现出来的怒放。
但是如果我们曲解了“定律”,我们也就会误入“交易”。
交易是什么呢?
是看他人喜欢什么,迎合别人的趣味,来选择自己【应该】有什么专长与爱好,以此学会一项【技能】,好让自己获得更多的保障或者拥有更好的名声。
底层动机出发于【恐惧】。
比如有的孩子弹钢琴,是因为他自己热爱,弹钢琴使他陶醉,让他感受到生之美好。
他首先自己沉醉了,然后他人因他呈现出的美好而沉醉,这就是【共鸣】与【共振】。
而万事万物都是一种振动,这样极致的愉悦无疑是一种高振频。
这个才是真正的【玩儿】,它的动机是【快乐】。
玩儿什么?怎么玩儿?
可能有些玩儿是小俗小雅,有些玩儿是大俗大雅。
生活中什么是让自己开心愉悦的?
就像小宝,她前一阵子痴迷种多肉,这一阵子痴迷打游戏。
这些是使她愉悦的。
刚开始我拽着她打羽毛球,爸爸带她跑步,那是个引子。
而种花和打游戏是她目前的【喜欢】,她自己的喜欢就能愉悦到她。
愉悦会让心舒展、柔软。
她会打一辈子游戏、种一辈子花吗?
如果她一直喜欢,就会一直做。
如果骨子里热爱,那她可能自然成为一个种花人或者游戏玩家。
如果这些只是生活中的情趣和调节剂,她不会把它们当做人生玩耍的主要内容。
她还会继续找,跟着心走,去找更能愉悦她的,直至找到骨子里的热爱,别人眼中的苦在她那里甘之如饴,放下这个喜爱就无法真正地快乐,那就是她的天赋所在了。
***
去做你喜欢的事。
——巴巴吉
能让自己喜悦的东西,带来了愉悦的感受和美好的体验,而这些体验过的美好,会成为我们穿越激流时的铠甲,也是我们沉醉其中时所呈现出来的怒放。
“小喜欢”让你内心柔软,
“大喜欢”会让你盛放。
而那正是我们的天赋所在,当我们绽放出自己与生俱来的天赋才华,上天自会眷顾……
愉悦让我们内心安宁,一个内心安宁的人不会伤己伤人,ta就只是如一朵花开,随风摇曳,吐露芬芳。
一朵花不会考虑怎样才可以活着,需要取悦谁,需要长出什么样的技能,它仅仅是按它自己的样子、自己的步调、自己的季节,发芽、生长、开花、结籽…
循环往复。
那我喜欢什么呢?
我喜欢探索生命背后更深层的真相,我喜欢透过事物表层呈现看到背后的运作机制,我追求纯粹,并为之锲而不舍,甘之如饴。
我喜欢冥想、喜欢静坐,喜欢写东西,喜欢听音乐,喜欢散步,喜欢大自然,喜欢独处,喜欢唱歌,喜欢快乐,喜欢自由,喜欢……
所以呢,我不必放弃自己的喜欢去刻意“养活自己”,我的天赋自会得到上天的支持与看顾。
我还怀疑什么呢?
嗯,爱自己就去愉悦自己,敞开接受一切美好的馈赠。
欧耶,蹦蹦哒!
我们来到这个肉身,就是为了开心玩耍,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宇宙送给地球的礼物。
我们就是一颗一颗小炮仗,看你能呲出什么花,哈哈哈哈哈,这个比喻太好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