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
在大学里,我最害怕的就是需要上台演讲做汇报的课。
因为在以前的校园生活里,课堂上基本上只需要起来回答问题、上台做题而已。
然而大学里的课程,老师常常会让你上讲台演讲。当时刚上大一的我,特别不适应,结果就是上台后开始慌乱,根本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表现得很不好。
后来我意识到,既然这无可避免,就让自己去适应,总比在讲台上出糗来得好。
于是,在一些可以自愿选择是否上台演讲的课上,我都会选择报名参加。准备时,我也会想象自己在一个大教室里,给同学们演讲。
经历了几次课堂演讲之后,我感觉到自己变得轻松多了,也不会脑子一片混乱,而是可以很顺利地将自己准备的东西都讲了出来。慢慢地,我就不再害怕这样的课了。
每个人总有自己习惯待的位置、习惯扮演的角色、习惯做的事,也就是我们的舒适区。
一旦某些事有悖于这些习惯,我们就会陷入恐慌,不敢下决心走出去,因此很难突破舒适区。
所有的问题来源,都是由于我们过于依赖舒适区。
我们会过于习惯舒适区,并把自己局限在这个区域内。停留在某个特定的状态中,“舒适”固然是舒适,但是带来的会是思想上的懒惰,行动上的停滞,作风上的懈怠。
就像上台演讲,如果我不逼自己去练习、适应,就永远不会表现好。
只有突破舒适区,你才会知道自己有多厉害。
1
为什么很难突破舒适区?
走出舒适区十分具有挑战性,这需要坚定的信念和采取行动的勇气。
那么,走出舒适区为什么会让人如此恐惧呢?
在组织行为学教授安迪·莫林斯基的书籍《进化》中,他提到:逃避令我们害怕的场合和任务,是世上最自然不过的事。
当我们逃避时,可能会暂时缓解焦虑和恐惧,但同时我们也拒绝了真正的机遇。
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会用以下方式做出逃避行为,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是否有过这样的行为:
①完全逃避
比如你不想要上台演讲,就请假不上课;不喜欢聚会,就直接不接电话假装不知道。
②敷衍了事,而非全力以赴
就像你不想聚会但没办法一定要去,然后在现场玩手机的行为。
③拖延
我们会找各种借口,给自己解释为什么要做各种其他事情,而不是完成任务。
④推卸责任
也就是让其他人承担本应你负责的任务。
然而逃避是个恶性循环,相当于饮鸩止渴,暂时逃避有压力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最终会增加你的压力程度。
最后的结果就是,你无法走出舒适区,孤注一掷、放手一试的可能性越来越渺茫。
2
如何突破舒适区?
虽然走出舒适区很难,但并不是不可能。
安迪·莫林斯基提到,进行行为转化有3种关键来源,它们能赋予你自信、勇气和能力,促使你跨出关键性的第一步,真正下定决心开始舒适区外的行动。
①坚定信念:
对你所做的事情,要有很强的目标感和使命感。
你相信这个目标是合理、有效的,值得承受持久的紧张和压力去实现。比如,人们想要减肥变得更健康的信念。
②定制化行动:
找到自己独特的、最自然的行为方式。
比如,你想成为像乔布斯一样的演讲者,那你要做的,不是去模仿他的动作、穿着,讲他讲的东西。
你需要做的是,找一些愿意听你讲的听众,比如亲朋好友,穿上你舒服的衣服,用你舒服的方式,来讲你精心准备的内容。
这样才能让你突破不想演讲的舒适区,开始尝试去演讲。
③增强清晰度:
清晰认识到我们正在逃避这一事实,认识到我们逃避的方式,认识到我们正在为逃避自圆其说、自欺欺人。
那怎么才能提升自己的清晰度呢?可以用下面3种方法:
用第三人称称呼自己:实验证明,用第三人称称呼自己时,大脑的反应区域和朋友给你建议时一样,你更容易接受这些建议,获得更为公平和清晰的视角,减少焦虑。
练习自我反省:将失败的事件、重大的困难、悲伤的体验记录下来,这可以缓解情绪,改善健康状况。
从他人视角获取清晰度:寻找一位有洞察力的导师,他可以是你的父母、老师、朋友或是榜样。
3
如何持续突破舒适区?
就像上台演讲于我一样,一旦你突破舒适区后就会发现,自己之前一直害怕的事情,其实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可怕,而且自己完全可以搞定。
于是,新的问题就出现了:我们该如何让这一切继续保持?如何将有挑战的新行为融入到原来的行为模式中去,成为我们能力的一部分?
①刻意练习
不断练习是一个人将刚刚掌握的新技能,逐步打造成自己绝活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我们需要缜密而有效的日常练习,并逐步给自己的挑战增加难度。也就是说,我们不需要立马就挑战最高难度,而是一步步来。
②拥有学习型思维模式
不要把失败视为自己的内在局限,否则它就会真的成为你的局限。
而应该把错误视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相信自己能够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改变这些错误。
③学会向他人求助
主动寻求帮助和反馈是一种优势,你可以请求身边的人监督你的行为,也可以从一场培训、一本书中获得指导。
4
结语
双腿截肢的残疾运动员艾米·珀迪曾在一次演讲中说到:
逆境只会带来两种结果,一是将我们困在原地,二是迫使我们充满创造力。
面对逆境,你可以选择困在原地,也可以选择突破逆境。
舒适区也一样,是否突破它,都是自己的选择。
但可以肯定的是,你不走出舒适区,就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还拥有着多大的潜力。
参考书籍:安迪·莫林斯基《进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