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提子糖果
读韩愈《祭十二郎文》,深深被作者悲痛之情所感染。字里行间,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作者与十二郎叔侄感情之深;对十二郎之死的惊愕、心痛、哀伤、悔恨;对韩氏家族凋零之心痛,担忧;对自己坎坷境遇之伤感。
作者在写这篇祭文时,并未使用常用的正式祭文体,用第三者的口气,来歌颂死者生前的丰功伟绩,而是用吾、汝这样的第一人的语气,像是对十二郎诉说。
全文都在说吾与汝之间的二三事,而且加入了很多连续的疑问句,让我们对作者的痛苦和哀伤感受更加直接。仿佛能看到作者坐在十二郎的墓碑前,对着十二郎在说话。
第二段,作者回忆了自己和十二郎的童年。可以看出,作者与十二郎虽是叔侄关系,年龄其实很相近,可以说作者是和十二郎一起长大,一起相伴度过艰难岁月。我们由此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十二郎的关系,与其说是长辈与晚辈,倒不如说更像是一起长大的发小、朋友、亲人。这一段中,“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写得极其心酸,原来作者和十二郎是韩氏家族在子辈和孙辈上的独苗。而嫂嫂抚妆言吾这一句,极具画面感,让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作者对韩氏家族凋零的感伤。
第三段,作者写了自己成年以后离家从职,与十二郎分开的日子,这一段,作者反复用“汝不果来”“汝又不果来”叙述了两个人无数次想要见面一起生活,却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成功的遗憾。而当作者以为“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之时,却得知十二郎去世的消息,作者于是悔恨不已——“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同时,在这一段中,从作者与十二郎屡屡不得见中,也反映出作者对于自己仕途之坎坷的无奈和悲哀。更是加重了这种伤感的气氛。
第四段,作者提到去年与十二郎书中,自己还在说自己“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说自己“恐旦暮死”,却没有想到,年纪比自己小身体比自己好的十二郎会先自己而去。这种对比的方式,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十二郎之死没有任何心理准备,是那么的意外,惊愕!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自己的身体和命运的悲哀。
于是,在第五段中,作者用了大量的语气词和问句,“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像是在问死者,又像是在问自己。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十二郎之死的不敢相信。“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用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与哀伤。最后,经过一连串的自问自答,终于接受事实,“呜呼!其信然矣!”却仍然觉得上苍不公,感叹人生变幻莫测,世事难料。“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在后面的段落中,作者又回忆到一个细节,想到了去年十二郎曾说到自己得“软脚病”之事,当时自己以为是小病还安慰对方,没想到“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作者反复地在回忆十二郎生前与自己之间的各种交流,各种细节,好像想要回忆起每一个瞬间,想要找到十二郎为何突然故去。然后又对十二郎的确切的死亡日期反复疑虑,让人看了无比心酸。
倒数第二段,作者用了一系列的排比句,“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无数次的错过,深深的悲痛与自责,让人看了痛心不已。后面又用了一系列的排比继续表达自己的悔恨与遗憾。
之后,收敛悲痛,伤心仍在。表明心志,要为死者尽绵薄之力…“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最后,结束之前,用“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表达了此痛绵绵无绝期之感。让人心伤。
整篇祭文,一气呵气,感情真挚,悲痛与自责交织,情绪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如潮水般汹涌、翻滚、流淌、渐缓。让人似乎能看见作者,一边痛哭一边写祭文,仿佛能看见纸上满满都是被泪水晕开的痕迹。全文没有写什么大事件,全是小事,但却让人感受到作者与十二郎之间那种真挚的情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