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公公过世已经到“六七”了,婆婆说,要去“关亡”,问问老头子在那边过得怎么样。
算命和关亡,倒也算得上是传统文化。相比而言,算命的知名度更高一些,流传得也更广,就不多作解释了。关亡知道的人少一些,是通过一个人作为桥梁和纽带,接通阴阳两界,让活人可以与死去的亲人取得联系。关亡婆就是这样一个中介。
说起来这关亡婆倒是大来头,三姑六婆中就有一个婆叫作“关亡婆”。苏州长篇弹词《玉蜻蜓》中分别有“关亡”和“问卜”两则,南浔人关亡婆和算命先生胡瞎子这两个角色栩栩如生,诙谐有趣。当然,这种都是迷信,这两个人也无一例外,都是马勺上的苍蝇混饭吃。评弹节目特意安排了这两个角色,为的就是劝解世人不要相信封建迷信,以免上当受骗。
明明知道关亡是迷信,但是婆婆提出想去,儿女们还是无条件配合,统一陪同参与。昨晚一夜风雨交加,今早八点钟,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加上孙女和婆婆,一家人开了两辆车冒着大雨出发了。
我们要去寻访的关亡婆鼎鼎大名,据说做了几十年。乡下拆迁之后,住在同里静思园附近的拆迁小区里,四里八乡的人们慕名而来,我们也是经过打听一路找来的。
兜抄曲折,问了好几个信,总算在一幢居民楼底楼的车库里问到了确切地址。一路往黑乎乎的车库走的时候,看到前头有一束灯光映衬着,门口排了三四张长凳,我马上认定了没有走错就是这里了!我们往里走的时候,正巧有一波人从里面出来,就像是讲好了一样,正好交替。
只见逼仄的车库靠墙摆着一张老旧的半桌,桌上点着香烛,桌边一个拜墩,墙边一溜又是三四张长凳。一个看起来七十来岁的老妇坐在桌边面向着大门。车库里的气氛有点诡异,灯光昏暗,空气中飘着香烛味,有种说不出来的压抑。
我和女儿先陪着婆婆进去,在长凳上坐好。婆婆把手里的香烛锡箔敬上,又在拜墩上拜了几拜。关亡婆问:你们问的什么事情?什么人?
“关亡讨口气”这是老话。意思就是关亡婆从来者的话语中揣度心思,寻找适合的话语。我们一家人讲好了的,不一起进场,互相之间尽量不开口说话,就是不让这关亡婆捕捉到有用信息,就要看看这关亡到底准不准。
婆婆只说了家里的地址和公公的名字,然后说,我来问问,老头子在那边过得怎么样。心里有没有话要交代。
过了一会儿,在门外等候的小姑夫妻和我先生,还有带路的娘舅也都进来了,把个狭窄的车库坐得满满当当。按照说好的程序,我看都不看他们一眼,更不招呼。
和评弹中描述的一样,关亡婆打个几个呵欠,抹着眼睛说:亡人来了……一家人顿时都紧张了起来,眼巴巴看着关亡婆,期待着关亡婆此刻会变身我们牵挂着的亡人,能和我们讲讲心里话。
意外的是关亡婆一会儿问:我阿是肺上毛病?一会儿又问:我的头上阿是开了刀?我们面面相觑,这关亡婆连人是车祸走的都算不出来,还当是病故。顿时,一家人心里都有些泄气。
随后婆婆又追问了一些事情,也是答非所问。关亡婆一会儿说少了一双皮鞋,一会儿说少了一件棉袄。追问她正经事情,却一句也说不到点子上。如果说我一开始还心存幻想,此刻已经全然放弃,心里暗暗笑自己太傻!
不过关亡婆还算是有职业道德,对家里每个人都关照了一遍:老太婆啊,不要记挂我,我在那边很好......你们兄弟姐妹要团结,要好好待你们的妈。突然转头对我女儿说了一句:妹妹啊,你阿想阿爹啊?阿爹想你啊!女儿马上哭了出来:阿爹啊,我想你的!一家人顿时都抹开了眼泪。
我心里一动,突然觉得,这是今天这关亡婆讲得最真实动人的一句话,就这一句话最值得这一百块钱!
婆婆还要追问下去,关亡婆说:我要走了,我的头痛得厉害,伤还没好......
一会儿的时间,关亡婆打了个呵欠,如梦初醒,换了一个口气说:你老头子是头里毛病哇,上在我身上我头痛得厉害,实在吃不消了,只好送他走了。
掏出一百块钱,我们一家人起身离去,此时门口早已有一波人在等着了。出了门坐上车,婆婆说:这关亡婆热昏,一点都不准的。我说,本来就是骗骗人的。但是不来,你心里不称心,就当花一百块钱借关亡婆的嘴劝你几句,安慰你几声,你来过了也放心了!
婆婆说,哪里止一百块钱,一刀锡箔也要三十多块钱,我们出来进去这一会的时间就是三个生意,这钱真是太好赚了!
我说,这也是人家的本事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