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妈妈!”
“唉,宝贝睡醒了?”
“过来,妈妈过来”
我走进卧室,看她还睡眼惺忪,我拍拍她的屁股说:“你睡醒了,那就起床吧!”
“你不上班?”
“嗯,今天妈妈不上班”
“爸爸也不上班?”
“嗯,今天星期天,爸爸妈妈都不上班。要是你还想睡,就再睡会儿,不想睡了就起床。”她双手揉着眼睛,身体弓缩趴在床上。突然抬头喊“尿尿”。我扶她半坐,她“嚯”地下床噔噔的跑去尿尿。尿完上床又趴下“妈妈给我穿衣服!”要是搁平时我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去给她穿,但是今天我想训练她自己穿了。
读完 《孩子挑战》,我意识到了我不能这样去做,我得尊重我和她。我起身说:“那妈妈给你拿衣服。”我拿来了她的丝袜、裙子、内裤放床边上,“宝贝,你可以自己穿,妈妈相信你可以自己穿好衣服。”说完便离开房间去洗脸。她开始哭喊叫妈妈。我在卫生间洗脸,告诉她“妈妈在洗脸”。先生听着哭喊声,急忙赶进卧室,拉开窗帘。他继续哭着“不,我要妈妈,把窗帘拉上,我要妈妈。”先生顺势退出。她听见我在卫生间洗脸水流的声音,便不再哭了。
我洗完脸出来,看她还没穿上衣服。要是平时,我肯定忍不住就会帮她去穿,而现在我很坚定地说“妈妈,相信你可以穿好衣服的。”她坐起来说“妈妈,你闭上眼睛,不许睁开哦!”“好,我要数数了”这是我们心照不宣的一个游戏。我用双手捂着眼睛,透过指缝看到:她自己先穿好内裤,再提起长筒袜甄别前后,把袜子铺在床上,慢慢套上脚,一寸一寸的拉上去,穿得很整齐。接着又把裙子铺在床上,左右看好拿起从头套出来,自己还尽力将背后拉链拉了一半。“妈妈,睁开眼睛!”“哦,我的宝贝穿好衣服了,拉链都拉上去啦,妈妈相信你能穿好衣服,看你穿的多整齐。”她跳下床蹦蹦跳跳地去看兔子了。
5岁的孩子,他完全可以自己穿衣服,就是不愿意自己穿。不是孩子的问题,是我们大人的问题,是我们不相信她能快速穿好衣服。平时由于着急上班,为了节约时间,我是把她拉起来,快速帮她穿好衣服,一起再出门上学。每次在假期也是为了让她多睡会儿,睡醒后理所当然的我帮她穿衣服。读完《孩子挑战》,意识到再不能这么做了,不能去做孩子力所能及能做到的事了,我不能被孩子牵着走。
今天我并没有因为他哭闹不穿衣服而感到着急和焦虑,鼓励她可以穿上衣服,清楚的表达了自己要做的事情,不带情绪的保持了坚定的态度。她通过哭闹的方式,诱使我关注她,给她穿衣服,但是我深知不能替代做她能够做到的事,他有能力做到时我们做父母的只管去默默的守望和陪伴,平等的等待。孩子采取了符合当时情况需要的行为时,只需用友善的微笑表示感谢,并自然的转移了她的注意力。当她做到时我们再鼓励强化他的成就感,这样孩子也就懂得了自己有能力做自己的事。
有时是我们自己不够对自己尊重,任由孩子把自己当奴仆,同时我们对孩子也表现出了不尊重,不相信孩子。反思今天孩子自己能穿上衣服,是我们相信他能够穿好衣服。我做到了不理会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呼唤和哭喊。第1次叫我的时候,我愉快地的回应。告诉她我在洗脸,没有走过去。又叫我时我可以不做回应。哭喊尖叫时,我可以继续忙自己的事情,保持情绪平和。我知道我有权继续干我自己的事,有义务和责任训练,她也学会如何适应环境。我明白了,她的行为背后的目的就是要得到妈妈的关注,当她得不到时就会感到不安。我确信她处在安全的环境下,我就学着拒绝给予她过度关注,这才是帮助她成长,并让她学会自我满足的过程。
我们平时要对孩子更多的关爱,而不是在如有过分要求时关注他,当我们不再对孩子的要求过度关注给予回应,我们就必须在他们合作及表现好时给予恰当的鼓励,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确立自己的价值。
我们需要给孩子关注,但我们也需要觉察适当关注和过度关注之间有什么不同,如果我们发现孩子没有正当理由,而让我们不停的为他们忙碌,并且我们觉得不高兴或者烦躁时,我们可以确定自己将面临孩子要求过度关注的情况,我们来审视这个情况,孩子要求的是什么?如果我们不介入,孩子自己能否处理?如果我们有所回应,会对孩子的自我认知有什么影响?我们的反应会帮助孩子懂得他是个有能力的人,还是会导致他认为自己无助、无力。我们要帮助孩子根据不同需求做出自己的贡献,并从生活中获得满足感。
坚持进行这样长期的正面影响,和善而坚定的陪伴孩子,他们会成长的更好。
合格的父母都需要不断的觉察发现问题——学习——践行——反思——再学习,你是否和我一样发现育儿路上的很多问题呢,欢迎一起来探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