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齐鲁工业大学每天写1000字
刘兆东:笔墨相伴【生活百味】

刘兆东:笔墨相伴【生活百味】

作者: 嘉会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8-10-29 09:10 被阅读19次

    作者:刘兆东,齐鲁工业大学硅酸盐工程1984级毕业生,现任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自幼兴趣广泛,尤钟爱于书法,多年临池不辍,颇有学书心得。

    我从九岁开始学习书法,迄今已40余载。

    而今已过知天命之年,年轻时的很多兴趣爱好多已放弃,唯有书法一直不离左右。期间虽有用心不专、用功不勤之时,甚至有时因工作原因十天半月未动笔,但只要一靠近到书桌,书法就像一位最忠实的伙伴,即刻回到我的身边。

    即使出差在外,见到好的牌匾、楹联、碑刻,都必定驻足欣赏,拍照留存。遇到同道中人,则更是谈古论今、交流切磋。

    书法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对书法的坚持,源于内心的钟爱。

    少年时代,物质贫乏,农村条件更差。但这没能遏制兴趣的萌芽。读小学三年级时,四年级的班主任会写毛笔字,他让四年级的学生买毛笔,他来教毛笔字。

    我也跟家里要钱买了一支。那支毛笔九分钱,我到现在都记得!过春节时,母亲说,自己家里有学生,春联就不用请人写了。在母亲鼓励下,我第一次写春联。春联贴出后,亲戚朋友都说好,村里几个有文化的人从门前走过,也都会说些称赞的话。

    现在回想,当时写的也许根本就没法看,但大家的鼓励却极大地激发了我学习书法的兴趣。

    每年春节过后,我都会大街小巷地转,看各家的春联,看见好的,默记在心,回家模仿。有时为了把一个字写好,会连续跑好几趟。

    上初中后,我有了我的第一本字帖——《中学生字帖》,书名是叶圣陶先生题写的。字帖是柳体,后面附有历代著名书家的碑刻图片。那些书作风格各异,有的庄严肃穆,有的婉转流美,但都让人赏心悦目。这,就是“书法”。我觉得从那时起,才算真正开始认识书法,并从“书法”的意义上学习书法。  

    临帖是通往书法殿堂的必经之路。

    书者,写也,法者,规矩也。规矩何来?历代先贤学习、实践、总结、提炼而成,为业内所遵循,为业外所公认。离开规矩,书法就失去根本,就不能成其为书法。

    历代大师大家的书法作品谁看都说好,历久不衰,成为经典,必有其故。他们的审美以及表现形式通过书法语言传达给大家,并引发大家的共鸣,成为公认的标准和模范。我们应感到庆幸的是,历代书家灿若星辰,各种书体、各种风格应有尽有。现代信息技术又可让我们随时打开电脑、甚至手机,即可与古人对话,从他们留给我们的法帖中汲取营养。 

    当然,书法要发展,还要有创新。但创新应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师古不泥,还得先师古。师古充分,创新即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这样的创新才有根基,才有生命力。所以,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勿慕虚名,不逐时风,好好写字。

    明师指点是书学海洋的航标。这里我没说“名师”,却强调“明”字。当然,名师一般都是明师,但明师不一定有大名气。明师要擅书艺,谙书理,更要了解学生的基础、兴趣,甚至性情、学养,为学生指明方向。

    读大学时参加书画展,有幸被刘如璞先生发现,并收为学生。如璞先生系齐白石大师的弟子,学养深厚,书画兼能,治学严谨,为人低调。之后常随先生左右,耳濡目染,教益颇多。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有幸结识了当代著名书法家苗培红先生。他看了我的习作,在给予鼓励的同时,建议我在二王上多下功夫。从那时起,我又专攻二王,几年下来,体悟渐多,书风也有较大变化。

      近几年跟阎锐敏先生学习书法。其学生各种基础的都有,写各种书体的都有,至于年龄、性格、职业则更是千差万别,阎老师都能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其丰富的学养、扎实的基础、严谨的态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每个字的结构,笔画的形态方向,落款的高低,印章的位置等等,阎老师都会细心指点,直到纠正为止。有时发微信手下误,有别字,阎老师也要给指出来。因此,无论是书法本身,还是治学态度,阎锐敏老师都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有人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也有人说,书法是排在第一位的国粹。其实,怎么说都不重要,关键是你得喜欢。

    反正,我喜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刘兆东:笔墨相伴【生活百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iv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