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谢谢了我的家》这个节目,这期的嘉宾是梁漱溟的孙子。他对祖父十分怀念,他很感激祖父对子女教育的宽容。
祖父教育子女时,从不拔苗助长,对一些不同意见也不强加干涉,他总是给子女一些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领悟。梁漱溟有一个儿子,上完小学之后就不想再学习,去考飞行员,他没有阻拦,结果儿子体检不合格,也没有验上,后来,又社会上折腾了一段时间,最终自己悟出学习的重要性,重新进入学校学习。
有这样的好父亲对他进行教育。梁漱溟的儿子对待的孙女,也是温润如玉。
当时可能条件有限吧,孙女在他的书房里学习,他进书房取书的时候,几次看到孙女听到他推门,赶紧把漫画书藏在数学书下面,爷爷没有说破,更没有当面职责,而是把这一现象告诉了自己的儿子。儿子就和孙女谈心,他问女儿,假如一边学习,一边看漫画书,会不会影响学习呢?女儿说不会,学习多枯燥,看看漫画可以缓解一下心情。儿子就对孙女说,那么以后你爷爷进书房的时,你不要把漫画书都藏起来。孙女说那爷爷那边怎么办?儿子说,爷爷那边你不要操心,我去说。
最终家人也没有横加干涉,女儿长大后也很优秀。曾经在国际上一个有名的游戏公司呆过,学业也有所成。
他们家对子女良好的教育来源于梁漱溟的教育理念,就是不拔苗助长,宽容,从不对孩子进行说教,允许各种思想的存在,他很注重孩子兴趣的培养,认为兴趣是是一个人保持学习的最重要的动力。
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真真是幸运。要是换做别的家庭,可能早就对孩子大吼大叫,最终变成一场战争。
记得以前看我们仨这本书,杨绛先生回忆起他们三个人在家里,她洗完脸搭毛巾的时候,喜欢把毛巾4个角对齐,把它搭的整整齐齐,方方正正。钱钟书和女儿钱媛就随便把毛巾往架子上一放,她也不去干涉,而是允许有这种不同的情况出现。
而我们普通的家庭,父母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常常对子女所有事情横加干涉。子女没有一点自己的主见和空间,一切得按父母的意愿来办事,稍有不同意见就会得到父母的蹬鼻子上脸,大吼大叫,歇斯底里。这样的教育很失败,往往是自己很累,子女并不领情,还会造成家庭关系紧张。
一个有良好家庭氛围的家庭一定是和气、宽容、包容、民主的好家庭,而不是独裁、专制的场所。孩子毕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立的思想,他不可能是父母的傀儡,不会一味按照父母刻画的模子那样去成长。
在教育子女过程中,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尊重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要有宽容,要保持孩子对一切事物的兴趣。只有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被当成了一个真正的人,孩子才可能听进去你说的话,才会对你敞开心扉,才可能受到你正确的引导和影响。而如果把孩子推到和自己的对立面,即便孩子知道你做的是对的,也会因为和你赌气而和你对着干。
当然,宽容也有个度,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完全可以创造情景,让孩子自己去领悟,去感受,这样他自己通过亲身体验得到了经验、教训,他才会印象深刻,更会坚定的去执行。
作为家长来说,我们要不断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优秀的家长学习。教育孩子是件大事情,只有成长型的父母,才能教育出成长型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