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出生在浏阳河的源头——大围山,从上学开始,最喜欢写作文时描写家乡的山家乡的河。所以在我们那一帮同学心里,大围山和浏阳河是我们的骄傲,非常庆幸自己成长于这么美丽的地方。这也是长大成人后,虽然我们人在外地求职创业,但心都向着大围山,总想为如此美丽的家乡做点什么!
2
除了美丽的大围山和浏阳河,最让我们忘不掉的就是妈妈做的小碗菜。那时的学校条件都很艰苦,离家里都有三五里,只提供早餐和中餐的米饭,但需要自己带菜,妈妈为了第二天我能美美地吃上两顿饭,会在头一天晚餐蒸饭时用小碗蒸菜,再用一个玻璃瓶装着放在书包里。品种一般是豆豉蒸辣椒、蒸酸菜、蒸盐菜、蒸干豆角,由于家庭的贫困只能在节后吃上最爱吃的豆豉辣椒蒸肉,其实这也是母亲在过节做菜时私底下留出来的。偶尔也能吃上蒸毛叶鱼,因为毛叶鱼价格不贵数量还很多,一斤能做几十碗,父亲最喜欢买了存在柜子里,以便酸菜盐菜辣椒吃腻了母亲为我改善伙食。
3
虽说每天带的都是这几样轮着来,但在班上少数几个吃国家粮孩子眼里,他们却认为是美味佳肴,总是用他们带的肉和鱼来换我的盐菜酸菜辣椒,还一个劲地夸我母亲的手艺怎么这么好,做出来的菜比他们的肉好吃的多。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我去中学参加作文竞赛,到中午开餐我还没回到学校,他们认为我会跟着老师在中学吃饭,所以几个人商量着把我带的豆豉辣椒吃了个精光,其实我已经在回来的路上。看到我回来到课桌里面拿瓶子,个个都傻了眼,幸亏对于过惯了苦日子的我,没有菜米饭也能吃一大碗,他们才松了一口气。
4
随着自己的慢慢长大,从奶奶口中听到的关于家族和家人的故事越来越多,才知道我的曾祖父曾经是当地非常有名的厨师,有一手好厨艺,尤其做的蒸菜更是美味一绝。妈妈的小碗蒸菜之所以那么好吃,跟父亲的祖父有密切关系。母亲嫁到我们家时,曾祖父是还健在的,曾祖父的厨艺妈妈也耳濡目染,自然掌握了不少诀窍。
5
从家里的族谱可以查到,曾祖父的曾祖父的曾祖父从广东梅州迁到浏阳大围山,由此可以得出妈妈的美味蒸菜与客家美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不管走到哪里,都是永远忘不掉的美味佳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