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两部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妙。
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思想。我从未遇见过像船长这样的老师,船长在学校里也无法当船长,这应该称为垄断式教育。莫办法啊,我也是在这样的教育下成长的,或许有点畏首畏尾,但是对于船长的教育是否适合我,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当学生心中已经习以为常的接受了压迫式的教育,一下很难冲破极限来挑战自己的梦想,电影确实安排的很好,将一个学生的死亡来划破所有高度意义的正确,思想确实无法用对错来评判。用一种反差的手法对一种思想定义,没有完全的对,也没有完全的错。
电影不似人生胜似人生,差距大概就是电影短短几十分钟便有结局,而人生望不到结局,只有缓缓的死亡,直到知道自己已经死亡。
场景。我也很想站在桌子上体验一下不同的角度。船长是一位特别的老师,第一堂课便独辟蹊径带领所有的学生走出教室,停在每天都要路过的走廊上,告诉她们听听前人说了什么,其实我们也每天重复在同一条道路上,却没有人引导我们听听重要的声音。
当船长让学生们撕了书本的预言部分时,我看见了学生眼里的震惊,怀疑,兴奋,反正从读书至毕业以来我从未遇见过这样有魄力让我们撕书的船长,遇船长是一种幸运。
我最喜欢的一幕大概就是所有的人站上讲台,体验别样的世界。这样的教育下船长离开了学校,走之前,我看见了熙熙攘攘的小船长站在了自己的课桌上,因为小船长已经领会其精神所在。
死亡诗社一个标新立异的存在,当学生偷偷摸摸的逃出宿舍,前往山洞的路上,我看见了一群自由的灵魂,或许灵魂只有夜晚才能被释放吧,如果白天出现或许就是一场毁灭,人生的意义便是你把独立的灵魂释放出来,那么在白天你就是疯子。
我终究成不了疯子,也成不了船长。
学生与瞎子退役长官。
学生本已身陷囹圄,却以己之力给人希望,这是一段在绝望中开出希望之花的故事。
长官的人生好像真的没有了选择,因为整个世界一片黑暗,死,谁说不是最好的选择,不对不对,这一身的哀鸣谁人知?其实这一段话是不公平的,毕竟此时的心境在悲中~
绝处逢生便是反击,这一场精彩的辩驳,拯救的岂止是一个人的灵魂,而是重振了整个校园的风气。当人生面临抉择时到底应该出卖朋友明哲保身,还是放弃一切优先的选择成为替罪羊,哇,这道题是真难?在道德选择上太难~
人物特色太明显,长官经历过人生潮起潮落,在人生最后之际选择尝试体验别样最后的人生便放弃生命,却遇到一个有原则的灵魂,其实我没有看懂啊,为何就有活下去的勇气了?
争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