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想了想,自己应该没啥值得公开评价的优点。若要真的逐一摆到桌面上来评判的话,可能缺点出现的频次要高于优点。
小学时邻家女孩是我的同班同学加朋友。她勤劳能干,愿意分担老师和班级日常劳动。写字工整,作业完成漂亮。尽管成绩不突出,但她是个优点非常突出的班级干部。我呢?成绩不错,作文也不错,体育不好,还常常迟到。就算每天苦口婆心回答朋友提出疑难问题,帮助她完成作业,但也不会得到愿意帮助他人的评价,因为我只帮助了一个人而已。实际上,我帮助她只是因为她是我的好朋友。我们像影子一样,一起去割草采野菜,一起去地里摘豆角,这跟愿意帮助他人确实也没啥关系。不过我的脾气不太好,一道题讲三遍她还不懂我就放弃了。我不理解,哪里不懂?这件事上,我没赢得口碑,脾气不好的标签倒是做实了。
类似这种事情比较多,虽然经常做好事,但在做好事过程中很难保证完美,而且常常与别人的观点,思路,方法都不一致,最终也不容易得到一个好的评价。
比如说帮助父母买房维权,一路被母亲数落。母亲说,我们买房子十年都没拿到房产证,这点事算啥?捆绑销售车位,能退就退,不能退拉倒。开发商拿子母车位,车位尺寸骗人,母亲表示维权哪里那么容易,哪个房子都有问题,车位不是啥大事。母亲觉得我埋怨他们买房欠考虑了,是我多事。因为他们以前买房也没咋考虑,他们对一切不规范操作习以为常。而我觉得父母半辈子辛劳所得,绝对不能让给拿业主当傻子的不良商人。第一轮我争取到退掉多余车位,第二轮我们争取到天然气临时解决方案,第三轮我争取到换标准车位,第四轮争取天然气管道立项。我的执拗给开发商和住建部门留下阴影,也没能赢得母亲的称赞。母亲一句,你想做啥就得做啥,这肯定不算百分百的认可,它包含着母亲对自己影响力无效的无可奈何。
工作中不愿意做假数据,不愿意做加班工时,愿意多为自己的员工争取点晋升的机会……。类似这种事情,有些领导是不太开心的。对后进员工说,你现在付出的有效时间同时也是学习,是为你今后的工作铺路。但员工对跟她离职沟通的上级领导表示了不满。可是,在她离职半年后,我突然收到她寄来的一条灰色围巾,也许在另一个难以应付的领导面前她突然领悟到我的话的深义了吧?
我所珍视的自己的优点一直是伴随着缺点一起存在的。我好学,但也缺少专注;我明理,但缺少灰度;我执着,但也够执拗;我坦诚,但也缺少柔和;我冷静,但也缺少热情;我包容,但也不允许越界……
莫说他人,自家人对我的评价一直都是五味杂陈的。当年公公脑梗后遗症,一侧肢体不灵活。饭桌上大哥给公公喂饭,我笑着说老人现在一天的主要事情就是吃饭了,让他自己吃比较好,用进废退。再给老人准备几个小玩具,练练手指灵活性就更好了。哥哥姐姐说有道理。当然,没人会真的这样做,婆家孩子的孝顺就是顺。现在类似的事情发生在母亲身上。腰椎骨折三年,母亲腿臀肌肉萎缩,手臂无力,越来越喜欢躺在床上。我来做这个逼着她起床锻炼的恶人吧!买器材,选好训练位置,一步步教她分解动作,扶她上楼,领她看天台上的风景,哄她开心。但时间稍长,动作重复枯燥,母亲开始不耐烦,耍赖冲我吼。我说,妈妈你不练,我就走,我留在这里无意义。妈妈眼里,孝顺这个词从来不属于我。但婆家姐姐说,这样的事,我们确实做不了……
相对于孝顺这样的词,我更喜欢独立思考,科学分析,精准诊断,果断应对这样的词。不过我身边的人不会给我这样的评价。妈妈重新学会走路时,她会开心,父亲,老弟也会长舒一口气。那时他们顶多会说,还是这个办法好,早点锻炼就好了。
人们很容易记住自己的苦难和努力,不大愿意记得那个跟你吵着架帮助过自己的人。当年妈妈也这样帮助过我很多次,其实我们非常相似,也因此在妈妈身上我会突破我的界限原则,必须去帮她维权,帮她康复。她给我的评价不重要,结果重要。
表扬不完全等同于优点,优点缺点像一面镜子的两面,相互依存。时间长了,看清楚事情的本质了,我对别人的评价也就麻木了。坏事了了,好事来了,我就满足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