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左据槁木,右击槁枝,而歌猋(biāo)氏之风,有其具而无其数,有其声而无宫角(jué),木声与人声,犁然有当于人之心。
颜回端拱还目而窥之。仲尼恐其广己而造大也,爱己而造哀也,曰:“回,无受天损易,无受人益难。无始而非卒也,人与天一也。夫今之歌者,其谁乎?”
回曰:“敢问无受天损易。”
仲尼曰:“饥渴寒暑,穷桎不行,天地之行也,运物之泄也,言与之偕逝之谓也。为人臣者,不敢去之。执臣之道犹若是,而况乎所以待天乎!”
“何谓无受人益难?”仲尼曰:“始用四达,爵禄并至而不穷,物之所利,乃非己也,吾命其在外者也。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吾若取之,何哉?故曰:鸟莫知于鷾鸸(yì ér),目之所不宜处,不给视,虽落其实,弃之而走。其畏人也,而袭诸人间,社稷存焉尔。”
“何谓无始而非卒?”仲尼曰:“化其万物而不知其禅之者,焉知其所终?焉知其所始?正而待之而已耳。”
“何谓人与天一邪?”仲尼曰:“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人之不能有天,性也。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sǎnɡ)而集于栗林。
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qiān)裳躩(jué)步,执弹而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yì)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suì)之。
庄周反入,三日不庭。蔺且(jū)从而问之:“夫子何为顷间甚不庭乎?”庄周曰:“吾守形而忘身,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且吾闻诸夫子曰:‘入其俗,从其令。’今吾游于雕陵而忘吾身,异鹊感吾颡,游于栗林而忘真,栗林虞人以吾为戮,吾所以不庭也。”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十行采集:
1.第一个故事的主旨在于主张与时俱化,无所求索,纯任自然而免于累。
2.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3.物类本来是相互牵累,二类对立而又相互招致。比如利与害、祸与福、忧与乐、得与失等等相与为类,相互对立,又相互是招致对方的条件。
4.“守形而忘身”:自己虚静时知道守形,因外利驱动而有所动作时则容易忘身。
5.庄子游园,观察到蝉、螳螂、异鹊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中领悟出利害、得失、忧乐等对立事物无不在向相反方面转化,只有无欲无求,才可避祸。
6.“齐是非”的道理,所谓“美丑无对错,审美无争辩”是也。强调的是做人要品德高尚而又不因自己的长处而骄傲才对;恃才而傲会被人轻视,贤德而谦虚才受人喜爱;养德必须谦卑,自炫自伐则为人所贱。
7.通过《山木》我们不难看出庄子对“远祸全身”之难的愤懑和感慨,虽说略失偏颇,但庄子能够在那样一个污浊的社会里洁身自好,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
8.能以出世的态度做入世的事情,也就是以超然物外又积极入世的心态面对人生,这是庄子哲学的一大价值。
一行精华:
无受天损易,无受人益难。无始而非卒也,人与天一也。
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触动,反思,改变:
1.顺应自然,就容易免于“天损”;但生活在社会、团体之中,极难不“受人益”。个体无法独自存活,必须通过合作才能生存下去。所以要时刻保持谦逊感恩之心,要实现他者贡献,但不要沾沾自喜,即“行贤而去自贤之行”。
2.见得忘形、见利忘真,是非常容易犯的错误,所谓欲望冲昏头脑,需时刻警醒。
前文“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要知道什么该忘,什么不该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