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子妈在他三岁时就改嫁了,留下狗子与他一岁的小妹妹和年过半百半瞎的老父亲。但是狗子从来没有埋怨过已经记不起长相的他的妈妈,因为他觉得,这种苦日子,她不该继续呆下去。
狗子家在一座大山的脚下,在狗子的印象里,那大山仿佛是顶天立地的巨形看门人,他对村子里的人是那么的苛刻,拦住他们不允许他们过得好一点。
不过就算村子里大部分人都过得不如意,但是他们和狗子家比起来都要好得多。狗子家没地没田,父亲也在他五岁的时候彻底失去了劳动能力,瘫在床上,只剩头脑是清醒。
五岁的狗子从此承担了一家人的生计重担,他一大早将呀呀学语的妹妹半绑着床上,把昏昏沉沉的父亲叫醒,告诉他那些大部分都是水的粥就在他伸手的旁边。随后拎着小背篼,跟在那些劳作的人后面。
贫穷和饥饿一直折磨着小村的人,这些细琐密密麻麻的苦难让人的爱心早就磨灭得干干净净。大人对狗子的苦难虽然不放在心上,但是也没有刻意的驱逐他。狗子倒也有眼力见,知道分寸,见好就收,每次捡了别人的东西,都会万分感谢。就这样,这个小小的身躯靠着自己愣是将风雨飘摇的家撑了起来。
后来狗子越长越大,但是贫穷依旧如附骨之疽,牢牢的跟着他。村子里的其他人过得有好有坏,好的人都出去了,留下来的都是日子越过越不好的。他们的脾气和他们的日子一样,越来越臭,他们对狗子的态度也越来越糟糕。狗子十岁了,但是因为营养的缺乏,他看上去和六七岁的小孩差不多。可就是这样的小孩,要承担起养爸爸和妹妹的重担。而村里人还因为他光长岁数不长个子的年纪,不愿意再施舍一点援手。
狗子作为当事人,对于大家对他的转变当然是第一个发现的,但是他并没有对此产生怨言。一如对抛弃这个家的母亲一样,他自认别人有别人的想法。没人教过他,这就是他的本性。
妹妹已经八岁了,也因为营养不良,瘦的像只猴一样。狗子一天忙于找食物,并没有过多的精力放在她身上,以至于这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女孩,在饿了两顿后,没有等到回家的哥哥。饥饿的她只能踉踉跄跄的跑出去,盯上了悬崖边的野生水果。最后,掉了下去。
狗子回家的时候只看见动也不动的爸爸半昏半醒,他将找来的食物放在爸爸嘴边,就开始房前屋后的找那个小女孩,可是,天越来越黑,小女孩的身影依旧没有出现。
最后,狗子开始挨家挨户的敲门,恳求他们和自己一起去找小女孩。饥饿的小女孩能跑多远呢,他们很快就找到了她。狗子看着妹妹熟睡一般的尸体,张着嘴,流下了眼泪。
死亡唤起了麻木人的爱心,他们收拾着帮狗子埋了妹妹。因为未成年的小孩不宜大办,大家只给小姑娘找了个能晒着太阳的地方就离开了。离开后的大人,回头看见狗子跪在地上,望着他们的背影恭恭敬敬的磕了几个响头。
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勤快的人才打开门,就看见阳光下那个小小的背影,背着背篼逆着光,走进了森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