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讲读史可以明智。但我要想说的是(也算是奉劝),还是少读点儿历史。为何?原因有三:
其一,我们所读的历史,可能并不一定反映了当时的真相。曾经有个朋友讲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一行三人(包括一个学历史学考古的)到故宫去玩儿,带了一个相机照了很多相,结果在返回后却发现相机不知何时在何处丢了。虽然是当时发生的事,但三个人怎么也找不出相机到底丢在何处?也回忆不上什么时以后丢掉了相机。相机丢失是一个真实的事情,但三个人的回忆相去甚远,最终的结果是相机没找到,且如何丢的成了永远的迷。为何三个人的回忆不一致?很简单,谁都不想成为那个被追责的人。后来那位学考古的朋友说了一句让人深思的话:近在咫尺发生的事都找不到真相,遥远的历史、事后的回忆、后人的记述,能真实的反映当时事件的来龙去脉吗?这还是无意为之的情况——而很多的所谓的“史载〞,是记述者笔下的“历史”,与记述者的价值取向、阶级立场等密切相关,甚至不排除篡改、编撰某些情节,对后世而言,这是细思极恐的事。
其二,读历史如果方法不对,看到的往往是权谋、算计、党争、勾心斗角等等,就很可能陷入其中被蒙蔽双眼而不能自拔。就像现在电视里热播的各种宫斗剧一样,很多人在追剧的时候,关注的重心往往是谁被谁算计“套路”了,谁老谋深算城府深,谁圆滑处事情商高,谁心狠手辣为人阴……满眼满嘴都是这些可以称为糟粕的东西。如果你在读史中学到的就是这些,那么这历史不读也罢。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现代社会,虽然避免不了这些现象,但不应当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更不应当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其三,“历史”总是反复上演,这对清醒者而言是极虐心的事。记史的目的是为了让后人记住和吸取教训,读史的目的也是为了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但非常遗憾的是,纵观世界各国数千年的人类文明进程中,历史总是不断重演,悲剧总是在重现。有一句话说,“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其实任何当代史也都将成为历史——历史的惨剧从来都没有真正避免过。不管哪朝哪代,不管什么制度,也不管是谁当政掌权,总会看到历史反复重现。吴思先生讲的历史的“潜规则”也好,历史的“血酬定律”也罢,都是如此。历史总是昏沌,历史从未远去,历史就在身边。历史的洪流也往往是裹沙带泥的浊流,一旦深陷其中,则难以独善其身。倘若站在岸边冷眼观之,则会徒生揪心撕裂的痛,越清醒越会痛不欲生。当你在读史中产生“世人皆浊我独醒”的感慨时,也会随随之产生对鲁迅先生讲的“吃人”的历史的忧虑和恐惧。
面对历史,虐心又无力扭转,便难逃被历史裹胁、被历史淹没的命运。壮烈而誓死捍卫自己的内心的如“屈子”,以愤世疾俗之举投江明志,但在历史的长河中,终究没有砸出更多一点涟漪——好在人们记住了他,历史记载了他。如果说读史还真有那么一点作用,这也算是一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