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我觉得妈妈是最可亲的人,因为她总会为我买可爱的洋娃娃和漂亮的小裙子,让我开心不已;
少年时,我觉得妈妈总是忙着田间地头的事,无暇顾及我的内心;
成年后,我觉得和妈妈价值观不同,很难沟通。
我一向觉得妈妈过度惜财,比如说:每月只花9块钱的电话费、冬天不舍得穿羽绒服、夏天只吃自己种的菜……我常常在背后笑妈妈,并且常常塞钱给她,但她依然如故。自以为深谙妈妈性格的我,觉得妈妈不仅对自己吝啬,有可能对我也是如此。但有两件事却证明自己错了……
我的家乡在豫北的一个小村庄,那里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离镇上有好几公里,离市区有十几公里。由于嫌弃家乡的就业机会少,大学毕业时,我选择来到花城广州工作。由于路途遥远,每逢法定节假日才能回家看望妈妈。去年由于公司放假晚,导致年二十九我还滞留广州,当晚我在收拾行囊时,发现自己每天坚持吃的黑豆和红枣都所剩无几了。如果这在平常,我完全可以飞奔到楼下的菜市场或者超市去买,但是,此时此刻不行,因为菜市场已经收摊了,超市也关门了。而且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要启程回家,根本没时间再在过多停留。怎么办?黑豆和红枣在广州是很常见的,可是在北方的农村很难见到,一是因为当地的农村没超市,二是因为当地的村民没这个饮食习惯。我想我回到老家一定买不到,而且自己手上这么多行李,加之北方天气又冷,下火车后也不好到处去找黑豆和红枣。想到这里,我不禁叹了一口气,感慨一个弱女子出门在外的不易。
我打电话向妈妈倾诉,妈妈问我买黑豆和红枣干什么?我想如果我原原本本告诉她是为了日食养生,她一定会“谴责”我浪费,所以我干脆撒谎说:“晚上睡不好,医生说吃这个有效”。妈妈只是说这样啊,那你先回来吧,就把电话挂了。我觉得既然已倾诉完毕,买不到就买不到吧。
第二天我踏上回家的路程,经过接近二十四小时的奔波,终于到家了。看到妈妈的那一刻,她一如既往笑吟吟地帮我提行李,并像往常一样问我累不累、饿不饿,想吃什么……我说不饿,已在火车上吃了。我上楼睡一觉就好了。这时却妈妈问我:“红枣和黑豆怎么吃?是煮了吃吗”?我说“问这个干嘛,难道您还在好奇吗”?妈妈听后,默不作声,随即转身弯腰,从餐柜里拿出两包东西,用两只手紧紧握着两个袋子的口,生怕一不留神就会掉在地上。我问这是什么?她说她下午去镇上买的红枣和黑豆。我听了之后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是不敢相信我们那落后的小镇上竟也卖如此有营养的农作物,二是不敢相信妈妈是怎么去的。要知道她根本不会骑自行车,她去哪里都是靠走路。虽然有时爸爸可以骑电动车带着她,但这些天路面上都是厚厚的冰层,是根本不能骑车的。我问妈妈是怎么去的,她说走路啊,来回跑跑,身上可暖和哩。妈妈说完就开始笑了,那样的笑容似曾相识,有一些天真、又有一些调皮,仿佛使我看到小时候的自己,总是喜欢给妈妈制造惊喜,并在成功后露出开心的笑。望着一个65岁的老人手里提着两个袋子乐呵呵地看着我,我有一些自责,又有一些心疼,我觉得有一句话说得真对:“老人就是长不大的孩子”,只不过这个“长不大的孩子”又转身为我去熬红枣黑豆粥了。
回到家后的第二天早上,妈妈问我家里冷不冷?南北方气温相差是不是很大?我说有确实很大。妈妈说她前天去村里赶集,专门给我买了一双棉鞋,是集上最好的鞋子,穿上一定很暖和。我说既然是最好的鞋子,那一定很贵吧?她说不贵,才120。我张大嘴巴,觉得妈妈一下子太大方,自己无法接受。我问妈妈,怎么这次舍得买那么贵的,她说因为你从小就怕冷啊!我说村里的集上也卖这么贵的鞋子,一定是骗你的。她说不会啊,我告诉她我是买给我女儿的,她很怕冷,你一定要给我拿最好的鞋子。看着妈妈固执的神态,她好像觉得她的女儿在别人心里也和在她的心里一样重要。
我的妈妈是一个很普通的北方农村妇女,她没有文化、朴实无华,勤俭节约,但是她却总是默默地守望着女儿,在不经意间闪耀着爱的温暖和光明,在常年累月里,用静潜暗流的大爱稀释一切有差异的价值观,让两个人的心如月亮和星星般交相辉映。活动传送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