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是一种嘴角上扬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长头问路的坚持,叩首问路,传梦为生。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是在大冰的书中,但是,即使是到现在再看这句话,仍然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书中提到的藏族同胞们。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磕头朝圣的人在其五体投地的时候,是为“身”敬;同时口中不断念咒,是为“语”敬;心中不断想念着佛,是为“意”敬。三者得到了很好的统一。
黑色的大地是我用身体量过来的,白色的云彩是我用手指数过来的,陡峭的山崖我像爬梯子一样攀上,平坦的草原我像读经书一样掀过......这首藏族民歌在我耳边响起,我仿佛听得见他们心中的宁静,更能感受到他们的心声,这就是信仰。
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置身于这样的人群中,你会慨叹生命中的很多东西。我相信说出这句话的人,他是真的见证过信仰者磕长头的时刻,更从中感受到了藏传佛教信仰者的灵魂。我不知道当我面对那一刻的时候会有怎样的触动?但是我知道,面对他们的时候,必定会有一种来自灵魂的震撼与感动。这也是我一直想去西藏的原因。不为异域风情,只为看见天堂。这里必定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所以,当我回过头再去看那些藏区牧民的时候,竟然有些痴了。他们辛勤劳作,积累财物,等到朝拜之时,不惜散尽家财,不言路途辛苦,只为朝拜一次大昭寺。有人这样说,在朝拜途中, 当你看他们的表情时,丝毫不见痛楚,也没有特别的喜悦,只有平和,平和得就象是西藏的天空,平和得一尘不染。他们的喜悦、激情全部释放在布达拉宫、大昭寺面前。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贴满了标签,要么才高八斗,要么地位尊贵,或者功成名就等等,但是貌似我们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与他们站在布达拉宫、大昭寺面前时的喜悦根本没法相提并论。
这是他们毕生的追求。有什么东西能与毕生的追求相提并论呢?
纸醉金迷的社会,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一直嚷嚷着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是很多人却反其道而行之,取的是糟粕,去的是精华。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更是我们心中信仰。
联想网上之前的一个段子:我们之所以要多读书,多受教育,就是当看到湖面上有一群鸟飞过的时候,我们能吟诵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在那儿吵吵,“怎么全都是鸟!”当我们去戈壁旅游,骑着骏马奔腾之时,心中默念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不是在那儿喊“唉呀妈呀,都是沙子,快回去吧!”有人说这是在告诉我们教育的意义、国学的作用。他们说的都对,只是我觉得还有更重要的一层含义,就是那根植于我们内心的修养,可以说是一种信仰。
不管是达官显贵也好,市井俗人也罢,那个根植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产生于萌芽之时的一种动力,才是我们生而为人的根本。那些藏族牧民们,他们没有忘记他们的追求,没有丢弃他们的信仰,他们的物质可能是我们大多数人所不屑一顾的,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确实我们大多数人所不具备的,甚至丢失的。
哲学中的三大终极问题: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要到哪去?但是现在的我们应该很少有人去关注这些问题,我们大部分的人都因为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而变得急功近利,忘记了那些原本应该关注问题,逐渐将自身的中心放在利益上面。不能说这中观点错误,毕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是我们在追名逐利的时候,请不要忘记我们的立身之本强身之基,乃是我们内心的信仰。那些磕长头在路上的人,他们是自始至终没有丢弃这个信仰的人,在精神世界里,我们是贫瘠者,他们才是富有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