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法
今人书房对联墨迹咬文嚼字(下)

今人书房对联墨迹咬文嚼字(下)

作者: 流水春风 | 来源:发表于2020-02-06 10:45 被阅读0次

    近年上网浏览当代书法家书房联墨迹,时见其文辞似有可商榷之处。今选取十余副乱弹于此,或有春秋责备贤者之意焉。

    (以下书法作品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第二类:语义似有不通(接上篇)

    图九:

联语释文:

坐观云山高读书,闲评花木赋新诗。

    该联中,下联的“闲评花木赋新诗”可以理解为——闲来无事,评花说木,新诗就这样信手拈来了。但上联“坐观云山高读书”则颇为费解——是坐在高处观云观山,阅读天地这一篇大书呢?还是坐在可以观云观山的高处,这样读书才能读出高远的境界?

    另外,这里上下联结尾的“书”与“诗”,两个字都是平声,也很不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而且,“高读书”和“赋新诗”也对不上。

    此联不妨这样改一下:

坐看云山参大道,闲评花木赋新诗。

    上联心游万里,下联活在当下。此联还有很大的创作空间,且抛砖于此,以俟同好。

    图十:

联语释文:

仰见河汉上明月,独立嵩华闻天风。

    此联似为萧退庵(1876-1958)先生集《汉礼器碑》所作联句(见下图)。

    但细读起来,却发现上联好像有点讲不通。

    下联“独立嵩华闻天风”,意思大致是——独自一人站在嵩山、华山之巅,可以听见浩荡涌流的天风。作者想以此表达其追求的高远人生境界,与天地精神独往来。这里的“天风”,肯定要比嵩山、华山要高。

    上联“仰见河汉上明月”,意思好像是——抬头仰望,但见繁星密布的银河扶摇升腾,直逼高高在上的明月。

    大家看,上联明显是在说“明月”比“河汉”还要高,这不符合现代科学常识。大家都知道,月亮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距地球不过38万公里。而银河系中的星星,动辄离地球都是光年级别的(1光年≈9.46万亿公里)。

    同时大家也都明白,月亮要很明亮的话,星星必然是很稀疏的,所谓“月明星稀”是也,皓皓明月和繁星河汉是不会共存的。因此这个上联更讲不通了。

    此联不妨这样改一下:

欲窥河汉上明月,独立嵩华闻天风。

    拿月亮做个跳板,登月之后,再进一步窥探银河的奥妙。中国的“嫦娥探月”工程,就是为探索更遥远星体的前期演练。

    第三类:字词似有欠妥

    图十一:

联语释文:

锦绣春明花富贵,琅玕昼静竹平安。

    上联“锦绣春明花富贵”,意思是——春来百花盛开、满地锦绣,一派富贵气象;

    下联“琅玕昼静竹平安”,“琅玕”指的就是竹子,而后又说到“竹平安”,显得有点重复啰嗦。

    有人可能会说了,上联的“锦绣”不是也是在说“花”吗?怎么上联可以,下联就不可以了呢?

    大家看,上联是用“锦绣”来形容“花”的,这个可以;但下联的“琅玕”本就是“竹”的别称,不是来形容“竹”的,所以才说它重复啰嗦。

    据说此联出自下面一首古人七律:

青楼风月故相干,慷慨樽前舞地宽。

锦绣春明花富贵,琅玕昼静竹平安。

杉关旗鼓元戎胜,闽海舟车去客欢。

旧日交亲应有问,一蓑烟雨楚江寒。

    但说实话,“琅玕昼静竹平安”这一句写得真不怎么样,和“明月千里共婵娟”、“一个孤僧独自归”差不多。

    图十二:

联语释文:

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月色,

数椽矮屋锁不住五夜书声。

    这里上联的“高梧”,和下联的“矮屋”,处于上下联相同位置,“梧”与“屋”读音极其相似,破坏了对联的音韵美。

    对联的写作规律有好多条,其中关于平仄、有很基础的一条是这样的——上下联联句之间,其相同节奏点要平仄相对;而上下联联句之内,其相邻节奏点须平仄递换。所谓“节奏点”,简单讲就是联语中一个完整词的最后一个字。

    现将上图联句处于节奏点上字(粗体)的平仄标示如下:

(仄)高(平)撑得(仄)一(平)月(仄)

(平)矮(古仄今平)锁不(仄)五(仄)书(平)

    根据上面的平仄要求,我们可知“梧”与“屋”、“起”与“住”的平仄应该有不足。

    同时,说“一轮明月”可以,但说“一轮月色”就不合适了。

    此联不妨这样改一下:

(仄)高(平)撑得(仄)满(平)月(仄)

(平)寒(仄)锁不(平)五(仄)书(平)

    图十三:

联语释文:

桐下古琴招月听,松阴奇石有云扶。

    这里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听”,和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扶”,均为平声,也不符合对联的平仄要求。

    大家都知道,过春节贴对联时,一般人区分上下联的依据、就是看最后一个字的平仄。

    除了平仄,这一联的上下联关系也值得商榷。通常情况下,如果一联说物、一联说人的话,其次序往往是上联说物,下联说人。因为上联说物,往往有起兴的意味,就好像信天游中的“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比如下面几幅:

鸟总知春烂漫,山为助笔精神。

鸟语新晴花放日,客谈旧事酒酣时。

青天白日春常好,花劝莺酬酒自销。

春水方生花明镜里,吾庐可爱酒满床头。

    此联不妨这样改一下:

松阴奇石有云护,桐下古琴招月听

    图十四:

联语释文:

茶饭粥菜古佛,书签画轴神仙。

    本联好像参照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样的名句,用几个名词来营造一种淡然高古的意境。

    从文辞上看,本联似乎想说——生活虽然清苦孤寂,但有好书好画相伴,我仍能怡然自乐。只是遣词造句好像笔力不足、未能很好地表达出这个感觉。“茶饭粥菜”,略显得啰嗦重复;“书签画轴”,也不免繁杂凌乱。

    此联不妨这样改一改:

粗茶淡饭一尊古佛,名画奇书半个神仙。

    如果再超脱一点,还可以改成这样:

粗茶淡饭人间佛,名画奇书地上仙。

    图十五:

联语释文:

古怀契自向若水,清品峻于陈后山。

    下联中的“陈后山”,指的是北宋名人陈师道(1053-1102,号后山居士)。陈先生为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生安贫乐道,确不愧“清品”之誉。下面这一首广为传颂的绝句,便是先生的手笔: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而上联的“向若水”,在网上搜了好多,只发现了下面这点信息:

    按曾宏父《石刻铺叙》,《群玉堂帖》十卷,韩侂胄自镌其家藏墨迹,名阅古堂。开禧末韩氏籍没,石入秘省。嘉定改元,乃易今名。孙退谷谓此帖摹刻既精,纸墨亦妙。盖韩之客向若水精于鉴别,帖实出其手橅也。

     ——清人吴云《安思远藏<群玉堂帖>善本》题跋

    南宋韩侂胄以家藏墨迹令门客向若水编次摹勒上石,名为《阅古堂帖》。嘉定三年(1210年),改名为《群玉堂刻石》,亦称《群玉堂帖》。

    ——上海辞书出版社《怀素大草千字文》前言

    上面两段文字中的“向若水”,是南宋权臣韩侂胄的门客。如果上联指的就是这位门客向若水,愚以为其很难当得起这里“古怀”的美誉,而且也无法和下联的“陈后山”相提并论。

    有人可能会说了,古诗云“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这个“侯嬴”不也是信陵君的一个门客吗?是,没错,侯嬴是个门客,但他有智慧、重诺言,最重要的是他的闪光点被司马迁浓墨重彩地渲染了,他的“丹心”交了好运、“照汗青”了。

    当然,作者也可能指的是别的“向若水”,只是这个人已经被历史大潮淹没,不为后人所知罢了。

    所以,建议书法家如果要写此类景仰先贤的对联,尽量写一些在历史上有影响、而且最好是大家都熟悉的人。比如下面几幅:

曾子身修唯自省,

阳明心学在良知(熊希龄)

朱轮易遂终军志,

翠岭常怀谢傅心(白   蕉)

贾岛醉来非假倒,

刘伶饮尽不留零(佚   名)

大胆创新孙行者

小心求证祖冲之(自   撰)

    明代有位大学者叫湛若水,精研儒家经典、门人弟子遍天下,在当时几乎与王阳明齐名。说“古怀契自湛若水”,应该很合适——因为此人既当得起“古怀”二字,又可以和陈后山相提并论。

    因此,此联不妨这样改一下:

古怀契自湛若水,清品峻于陈后山。

    不过这样一改,问题又来了。因为这一联系《兰亭序》文字集联。向若水、陈后山,这些个字《兰亭序》中都有。要改成“湛若水”,就不是《兰亭序》文字集联了,因为《兰亭序》中没有这个“湛”字。

    “向若水”改成什么,既能和“陈后山”对得上,又都出于《兰亭序》的文字,还真有点不容易。这个问题暂且留在这里,等待高手吧。

    好了,这一次“咬文嚼字”就写到这里。由于个人见识学养有限,以上所言必有不当或疏漏之处,还望朋友们不吝赐教。

    上一篇:

今人书房联墨迹咬文嚼字(上)

相关文章

  • 今人书房对联墨迹咬文嚼字(下)

    近年上网浏览当代书法家书房联墨迹,时见其文辞似有可商榷之处。今选取十余副乱弹于此,或有春秋责备贤者之意焉。 ...

  • 今人书房对联墨迹咬文嚼字(上)

    近年上网浏览当代书法家书房联墨迹,时见其文辞似有可商榷之处。今选十余副乱弹于此,或有春秋责备贤者之意焉。 (...

  • 书房对联选萃:齐家(下)

    我们继续说“齐家”。 接着看清代大臣、书法家张照(1691-1745)先生一副: 古今来多少世家俱由积...

  • 书房对联选萃:名教(下)

    我们继续说“名教”。 接着看何绍基(1799-1873)先生一副: 神仙本自无言语,孝友生来不琢磨。 ...

  • 书房对联

    书房对联 上联:勇排学海千层浪 下联:敢跃书山万仞峰 上联:洗砚新添三尺水 下联:藏书又布五重峰 上联:珍藏今古书...

  • 书房对联选萃:清介(下)

    我们继续说“清介”。 接着看康有为(1858-1927)先生一副: 清明在躬志气如神,独立不惧遯世无闷...

  • 文人书房清供花草面面观

    花木君 古人有文房,今人则书房;古人有文房四宝,今人则手机电脑;古人讲究雅趣和闲适,今人则追求浮华和奢侈;古人追求...

  • 谁非过客,花是主人

    “谁非过客,花是主人”,这幅对联是张钫先生亲笔书写在石屋书房的对联,他的书房叫做“听香读画之室”。人生渺渺数十年,...

  • 书房对联选萃:刚健

    本讲主题为“刚健”,开篇先看于右任(1879-1964)先生一副: 周行而不怠,冲气以为和。 《易经》...

  • 分享:文豪书房对联

    我国文人书房,最能反映他们的精神,追求,人品,学识等。书房对联,就是最好的观察“窗口”。 一、陆 游: 万卷古今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今人书房对联墨迹咬文嚼字(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yey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