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个很好理解,因为找工作不仅是公司在挑面试者,面试者也同样在挑公司。
好的求职者千载难逢,他们也希望能够找到更优质的公司。
一般来讲,求职者会集中在一个时间段面试多家公司,然后从中挑选出最适合的一家入职。
求职者虽然之前已经确定要来,但贵公司可能在他看来还不是最优选择,所以,虽然先答应了下来,但却并没有放弃继续寻找更好的机会。
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把贵公司先当作“备胎”,如果能找到更好的公司和机会,变放弃掉之前的选择。
虽然说这样做略显“不道德”,但站在求职者的角度来讲,多面试几家公司再做决定,可能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公司负责。
大部分人会给自己制定一个期限,在期限内从中挑选到最适合的职位,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但如果刚面试了几家,就有公司给出了offer,这个时候对于求职者来说,如果贵公司不是求职者心中的“理想型”,那么求职者可能会有所犹豫。
遇到以上这种情况,求职者内心的声音可能是这样的:
1、如果接受了目前的offer,是否会错过更好的机会?
接受了A,就意味着放弃B,那么B就成为了“沉没成本”,万一B比A好,那么可能会放弃A,选择B。
2、为自己找个“备胎”,留条后路。
求职者可能对于目前的offer并不是十分满意,但为了保险期间,先接受,如果找不到更好的工作,还留着一个“备胎”可以用。
所以,综上所述,求职者在接受offer后又反悔了,大概率是因为贵公司不是他的最优选择,在找到更好的机会时,便会以各种理由拒绝入职。
网友评论